第160章 国丈施长展院能 帝寝翻牌藏隐忧

工匠累得满头汗,一天顶多钻三根枪管,还总出残次品。

王学蹲下来,用墨斗量了量床腿的距离。

忽然眼睛一亮,对工匠喊:“给我拿三根铁条,再烧壶熔铁!”

铁条拿来后,他用墨斗弹线,把铁条焊死在木床腿两侧。

又在钻杆上加了个弧形木套,刚好卡在铁条中间,严丝合缝。

“试试!”

王学拍了拍手,往后退了一步。

工匠握住钻杆往下压,钻杆果然不晃了。

齿轮转动的声音都变顺了,不到半炷香的时间,一根光滑的枪管就钻好了。

“成了!真成了!”

工匠激动地喊,举着枪管给众人看。

“比之前快一倍,还没残次品,王大人您这手艺,绝了!”

王学咧嘴笑了,手在木头上蹭了蹭。

他这辈子就会摆弄木头,以前总被人说“没出息”。

现在竟能为朝廷造枪管,比啥都强。

张国纪则在书房里,对着一堆玻璃器皿琢磨。

桌上摊着徐光启给的气学书稿,旁边放着尺子和墨斗。

他手里拿着根两尺长的玻璃管,往里面倒了五寸高的水,用软木塞封住一端,再把玻璃管放在酒精灯上烤。

“咕嘟咕嘟”,管里的水冒起泡泡,水位慢慢下降,最后停在三寸的位置。

“原来加热会让里面的‘气’膨胀,把水压下去!”

张国纪赶紧记下,笔尖划过纸页。

“若把这‘气’装在铁筒里,推动活塞,说不定能让水车转得更快,不用靠人力踩!”

窗外传来脚步声,徐光启走进来,手里拿着张水车图纸。

“张大人,您这发现太重要了!”

“要是能造出‘气动车’,江南的稻田灌溉,就能省一半人力!”

张国纪抬起头,眼里满是光。

他以前总觉得读书只是为了考功名,没想到琢磨这些“奇技淫巧”,竟能帮到百姓,比在家收租强百倍。

乾清宫里,魏忠贤捧着密报,躬身汇报,密报上还沾着科学院的泥土。

“陛下,段黄彝的番薯苗成活率八成,徐大人说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

“王学改进的钻床,让枪管日产量从三根涨到六根。”

“张国纪研究的气学,已经画出‘气动车’的草图,徐大人说能用到水车上!”

朱由校正在批辽东的奏疏,闻言抬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把奏疏推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