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军看到郑国大军,不禁哆嗦。
这时候赵鞅又一次作战前演讲:“毕万(魏氏之祖,因战功封于魏城,其后一枝为魏氏,位列六卿),匹夫也,连续七次作战都很勇猛,生俘敌军,获得四百匹马,在家里得到善终。
诸位努力吧,我们不一定就死在敌人手里!”
晋军敢死队拼了命的向郑国大军冲去,赵鞅身先士卒,亲冒矢雨,敌军的攻势也很猛,郑军有人击中了赵鞅的肩膀,赵鞅一时间倒在战车上,蒯聩用戈将赵鞅的身体捞起,赵鞅重新站起来,继续率军作战。
晋国军队看见主帅都如此抛头颅,洒热血,士气高涨,迅猛向前冲击郑军,郑军竟然被赵氏的家军压制得喘不过气,节节败退,死伤大半。
赵鞅终因伤势过重而提前离开战场,军队由卫国太子蒯聩指挥进行追击,最后的郑军不得不抛下粮草辎重,夺路而逃。
赵鞅心满意足,宣布撤军,赵鞅的心腹大患是执政荀跞,不是郑国。
于是铁之战,以晋军的以少胜多大败郑军而结束。
赵鞅此战中获得了辉煌的战果。
实专晋政
前493年注定是赵鞅的丰收年。
此年入秋,也就是赵鞅刚刚结束铁之战后不久,晋国正卿智文子荀跞终于走到油尽灯枯之时。
赵鞅也随即迎来他一生当中最为辉煌、最为灿烂的时刻。
这一年的秋天,荀跞驾鹤而去,其副手中军佐赵鞅凭借着在军中的崇高地位,以压倒性优势继荀跞担任晋国新一任执政,结束了“智氏主内,赵氏主外”的政治格局。
从此,赵鞅内外兼修,彻底集中军事、政治、外交、司法等诸多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赵氏家族继赵盾、赵武后第三位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