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闻讯后,急忙调动军队抵抗。
双方大军在戚邑相遇。
面对敌众我寡的惨淡,赵氏全军上下都充满死亡的气息,大家压抑的心情让赵鞅十分担忧。
赵鞅必须为鼓舞全军士气。
至军前,赵鞅当众起誓:“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百姓,欲专权晋国而灭亡晋侯。
我们的国君依靠着郑国才得以保全。
如今郑国无道,抛弃国君而帮助臣下,我们几个人决定顺从天意,服从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在此战。
如战胜敌人,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万亩、庶人工商可为官,奴隶可获得自由。
我,赵志父如果能够战胜敌人而免于问罪,还请国君加以考虑。
如果战败有罪,我愿接受绞刑一死。
死后以下卿之礼下葬,用三寸厚桐木棺,不用衬版与外棺,用没有装饰的车马装运我的棺材,也耻于将我的尸体葬于我先祖的墓地!”
赵鞅在铁之战的誓师成为后世兵家的楷模,商鞅甚至将赵简子的这种以奖励鼓舞士气编制成系统的制度作为秦国的国法,成为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大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军功爵制度。
赵鞅的这段话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蒯聩也祈祷祖宗,保佑他们能打胜仗。
八月初七,赵军与郑军对至于前线,赵鞅身先士卒,大夫邮良为其御戎,卫太子蒯聩为车右。
赵氏一族的部队集结待定,仍然是敌众我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