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目标个体防御力寻常的,球形要塞之间,就像配合无间的士兵,开火后总是能各自找到射击目标,而避免火力浪费。
遇到抗揍的目标,又往往能集中火力,对目标进行点突破式的攒射,从而迅速令目标破防伤死。
这回,球形要塞面对的情况就是后者。
没有承受伽马射线炮的洗礼,恶魔引擎还是很耐打的,堪称皮糙肉厚。球形要塞往往要十几发,甚至几十发的连续命中,才能破开其防护罩、并在其厚实的外壳上开出洞,伤其内部。
而恶魔引擎们的表现,则相对显得平庸,飞弹、炮击,主要就是这两类。
有些擅长火力支援的巨型恶魔引擎,往往会射出大量的各种型号飞弹,看起来倒是挺状况,不但数量多,飞行估计还各不相同,能为目标降下一场死亡之雨,无处可躲。
然而在太空中,漫说是百枚级别的飞弹,就是翻上百倍,一次性就是万枚飞弹的打击,也难以营造铺天盖地之势。
而第一秩序有着专门的针对飞弹和‘水鬼’的激光阵列兵器。
就见一些外壳像是藤壶礁般有着大量粗短触突的艇级单位,宛如梭鱼般到处游弋,三五成群,忽快忽慢。
而那些触突表面,则不时密集的频闪起高亮光芒。
这便是激光镭射在开火了。
并不华美,没有星球大战中那种肉眼可见的色彩缤纷的镭射光束,而是只会在发射的瞬间,于炮口有显示,以及作用于目标物上时,有显示。且后者一般是熔毁效果造成的。
恶魔一方的飞弹虽然是出了名的皮实,甚至有实心弹头的质量兵器,可还是很怕反飞弹快艇的激光阵列武器。
关键在于一经命中,被破坏的飞弹就没准头了,再抗揍也没意义。
恶魔一方也有针对中小型单位的兵器。
毕竟它们也是仗打老了,且对付的大部分实体宇宙生物文明,都喜欢用成群结队的‘小东西’来对付它们的恶魔引擎。
用时髦的话说:生产力决定了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