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闫尚书面色有些不好看,倒不是因为那给事中说的秦无咎诬赖工部,而是想到若真如公主所言是人祸,他们工部是不是有人搅进了里面去。
闫尚书出班奏道:“陛下,公主殿下说的对,此事需要彻查,不过臣以为,当前应该以修复堤坝,赈济灾民。”
左相和六部几位堂官皆同意闫尚书的意见,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救灾要紧。
秦无咎请旨,“父皇,臣愿赴陶家洼巡视黄河,赈济灾民。”
想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必须要亲赴第一线,虽然现在秦无咎不缺人手,这几年在朝中她也有了自己的势力,但对方既然能弄出这么大动静来,有恃无恐,前往赈灾之人若是身份不够,怕是难以成事,少不得她得亲自走上一遭。
没成想武安帝并不赞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灾区那般危险,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本事还不小,怎能让她随便涉险?
见秦无咎抢了先,姜绍、姜绪等也不甘落后,纷纷表示愿意为国效力,前去赈灾。
“皇儿们稍安勿躁,此事朕自由安排。”武安帝摆手制止他们,“拟旨,命高州常平仓开仓放粮,未受灾的周边各府县,全力协助高州知府安置灾民。另,以户部侍郎赵彦为钦差,前往高州赈灾,并于沿途征调粮草。”
武安帝三言两语定下章程,秦无咎并没有继续坚持,过几天她在找武安帝说说便是。
回去后,秦无咎开了几副药方,送去乾清宫,“父皇,水灾之后天气潮热,容易滋生疫病,您让赵侍郎按照这几副药方采买药材带上,按照上面的症状,到灾区后大锅熬煮,分发给灾民服用,可防瘟疫。”
两年前武安帝生了一场重病,御医与太医院都束手无策,多亏了秦无咎妙手回春,如今武安帝对秦无咎的医术极为信服,马上把药方收起,命何顺亲自去交与赵彦。
既然武安帝有了安排,秦无咎原本是打算打个时间差,利用这几天计划的更周全一些,做到万无一失,然后在说服武安帝让她去查证。
没成想,赵侍郎走了十来日,高州送来急报,赵侍郎行至高州附近,遭遇民变,被暴民袭击失踪了!赵侍郎带去的人,有的早了不测,还有一些病倒了。
这一下朝中大哗,遭灾虽是大事,但大燕疆域辽阔,哪年不闹点灾荒,赶上年头不好,这灾那灾的此起彼伏都不新鲜。但遭灾归遭灾,闹出民变来这性质就变了。
武安帝召集朝会,武将主张出动附近卫所,先控制住局势再说别的。文臣则认为应该查明民变的缘由,从源头上掐灭才是上策。几番争论下来,谁也不能说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