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那三年朕亲自问,女帝抬棺出征【感谢兔小橙的盟主】

“勘察户籍,封赏安西英魂的后代。”女帝毫不犹豫。

可殿内一阵沉默。

六十多年了,又经过几任皇帝的混乱统治,中原分崩离析,很难再找出户籍。

何况安西英魂不止是大唐人,他们来自神洲各地。

“将名单散布神州大地,由刘尚负责统筹辨认,既不教青史无痕,也不让安西后人寒心。”

徐霆提议道。

“好。”女帝轻轻颔首,似乎情绪一直没有调整回来,脑海里皆是一个孤独的人守望在大唐疆土。

她自御座起身,苍白的脸颊逐渐清冽,声音缓慢而坚定:

“中原已经在内忧外患的灰暗历史中艰难行进几十年,今日安西英魂闪耀出一抹辉煌。”

“这绝对不是最后的余晖,而是希望的曙光!”

“曙光将带领中原走出黑暗,抗争的火把一定要燃遍神洲大地!”

“朕将抬棺出征,要么胜,要么死!”

金銮殿死寂。

当九五至尊说出抬棺出征这四个字,那种震撼直达心脏,群臣悚然震怖。

徐霆深陷的眼窝难掩惊骇之色,帝王一言九鼎,何况还是最庄严的朝殿,付诸于口就不可挽回。

抬棺出征啊!

“恳请陛下以社稷为念。”有紫袍官员战战兢兢出列,哀声劝谏。

安史之乱后,李唐十几任皇帝,今上无疑最出色,绝不可轻易涉险,西域必将迎来蛮夷的滔天怒火。

“政事堂拟诏,即日传告天下!”女帝斩钉截铁。

紫袍官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趋行退回队列。

群臣鸦雀无声,没人反驳圣意。

当初仅是预感,陛下就想派遣一万精锐,如今证实那里还有大唐疆土,那里有一个震古烁今的传奇英雄,岂会有踌躇不前之理?

何况。

前所未有的史诗传奇,唤醒了他们沉寂已久的血性。

孑然一身敢冲向万军,泱泱华夏,岂有畏惧蛮夷的道理?

遭到蛮夷欺压几十年,中原该反击了!

刘尚再次不争气地双眼噙泪,安西英魂就是在等待这一刻,虽然晚了六十三年,但只要去了就好。

他梦中经常幻想的一幕也会在未来出现,中原百万大军兵临西域,看着那座血雾之城,声震云霄道:

“回家!”

届时无论曾经经历多少苦难,都会变得有意义。

一直被忽略的折兰肃幕僚心惊胆颤,主上投降的时机不对啊,屡次不惜自毁尊严才保存下来的一万三千精锐,怕是都要在西域带头冲锋。

“如何?”女帝突然望向他。

幕僚硬着头皮讷讷称“是”。

投降的待遇就是这样,若是战败,主上绝对要钉死在耻辱柱,沦为后世千秋万代的笑柄。

两个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原胜算微乎其微,甚至蛮夷帝国都迫切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关键还是中原能爆发何等程度的意志力,这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至少在大唐,听到顾长安事迹后满朝泪崩,女帝都放言抬棺出征,可见精神意志之坚定不可动摇。

“外臣告退。”徐霆结束了他的使命,很平静地离开金銮殿,只是走了几步又停住,轻声道:

“今上是大唐皇帝,也应该由你第一个踏入龟兹城,由你接回顾长安及安西英魂的骨灰。”

说完坦然走出大殿,昏黄的晚霞迎面倾斜,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大半天,他跌宕起伏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女帝神情恍忽,她突然想到,自己见到顾长安该说什么?

辛苦你了,还是朕对不住你?

似乎所有的言语都是苍白无力。

文武百官静默。

陡然,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建议别接顾长安,他精神疯堕。”一个儒雅的士大夫小心翼翼说。

他知道自己所言很冒险,但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那样一个不可控的魔头,一旦大开杀戒,中原必将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作为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就该未雨绸缪。

群臣头晕目眩,不是害怕,而是悲哀。

一个为中原民族付出所有的英雄,还没回家,还没接受任何荣耀和掌声,就有自以为是的蟊虫开始质疑,似乎摧毁英雄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察觉殿内冰冷的气氛,儒雅官员惶惶难安,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