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关中的风已带上了几分肃杀,咸阳城内外,战争机器全速运转。
吕不韦已亲赴函谷关前线坐镇,凭借其强大的政商手腕协调诸军,稳定防线。
嬴政坐镇咸阳中枢,调拨粮草、军械,一道道命令从王宫发出,高效而精准,展现出少年秦王日益成熟的掌控力。
在此等紧要关头,燕丹请兵西行“拱卫雍城”的举动,在朝堂上并非没有激起一丝涟漪。
确有几位老成持重或别有用心的官员,在私下或小范围议事时,委婉提出质疑:六国合纵主力压境,函谷关乃生死之地,此时分兵西去,护卫并非直接威胁所在的旧都宗庙,是否有些主次不分?
更何况,领兵者是那位以“幸进”闻名的安秦君燕丹,其军事才能几何,无人知晓。
然而,这些微弱的杂音,尚未形成气候,便在嬴政强势而明确的态度下销声匿迹。
秦王甚至未曾就此多作解释,只在一次议事末尾,目光扫过众人,淡淡开口:“安秦君所请,寡人已准。西线安稳,亦关乎大局。此事,不必再议。”
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君王心意已决,无人敢再触逆鳞。
于是,燕丹点齐五千蓝田大营的铁甲锐士,携足粮草,与受命同行的年轻将领李信,在一个晨雾迷蒙的清晨,辞别嬴政,率军离开了咸阳。
车辚辚,马萧萧,五千人的队伍不算庞大,却也是甲胄鲜明,旗帜招展,透着一股精悍之气。
燕丹身着嬴政特意赐下的轻甲,骑在骏马之上,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咸阳城楼,那里,似乎仍有一道深邃的目光穿透雾气,落在他背上,沉甸甸的,带着信任与不易察觉的牵挂。
他深吸一口气,转回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西方——雍城的方向。
李信骑着马跟在燕丹身侧,这位年轻的将军英气勃勃,眼神锐利,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对于此次任务,初始是兴奋的,能被点名随军,无疑是君王信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