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初会巨子与夜谈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平静地迎上那位长老的视线,心平气和却字字清晰地反驳道:“长老此言,振聋发聩,然恕丹不敢苟同。看待一国,岂能固守旧日之印象,以一时之弊而掩其可能之变?”

“秦国昔日或有严苛之处,然我王年幼英明,已有变革之心,欲行仁政于天下。”

“譬如,不久前已力排众议,下诏废除军中沿用百年之‘斩首记功’旧制,改为‘削耳记功’,并严令三军,严禁杀降,违令者斩!”

“此举意在保全人口,珍视生命,使兵祸稍减。此非仁政之开端乎?岂能一概以‘虎狼’斥之?”

他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长老,见有人眉头微蹙,似在思索,便继续深入道:“再者,退一步言,若因觉一国尚有不足,有悖理想,墨家诸位大贤,更应挺身而出,亲往其地,以兼爱之心感化执政者,以非攻之念劝导将士,以利国利民之机关之术实证墨学价值,身体力行去改造它,建设它!使其向着更符合墨家理想的方向发展!”

“岂能因噎废食,空居山野,坐而论道,徒以言语批判远方,而放弃亲手播种理想之机会?”

“此非墨家祖师‘摩顶放踵利天下’之实践精神吧?莫非墨家之学,已从入世之学问,变为避世之清谈?”

这番话,既点出了秦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又将了墨家一军,暗指他们若只知批判而不敢深入“虎穴”实践,便是背离了墨家初创时的精神,可谓犀利。

那脾气火爆的长老被这番连消带打的话噎得脸色更红,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手指着燕丹:“你!巧言令色!强词夺理!”

他身边的一位稍显瘦削的长老轻轻拉了他的衣袖一下,低声道:“程长老,稍安勿躁。”但看向燕丹的目光也充满了惊疑不定。

厅内响起几声极低的窃窃私语,长老们交换着眼神,显然燕丹的话并非全无效果,至少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和争论。

原先铁板一块的排斥氛围,出现了一丝微妙的裂隙。

一直静观其变的巨子墨翟,此时缓缓抬起手,制止了可能的进一步争论。他深邃的目光落在燕丹身上,带着审慎的探究:“安秦君所言,不无令人深思之处。然此事关乎我墨家百年传承与核心理念,非同小可,非一时可决,需从长计议,详加斟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语气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我等连日奔波,车马劳顿,精神不济,恐难即刻与安秦君深入辨析。不如今晚暂且休息,诸位也都静心思索一番,明日再聚,详谈细论,如何?”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当场拒绝,留有余地,也没有轻易答应,维持了墨家的姿态,给了双方一个缓冲和下台的阶梯。

燕丹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见初步目的已达到,便顺势起身,再次行礼:“巨子所言极是。是丹心切,唐突了。那便明日再向巨子与诸位长老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