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试行开海,风波再起

崇祯六年的初夏,登州和天津两地的市舶司在争议中正式挂牌成立。林宸顶着巨大的压力,亲自制定了严格的章程:所有进出口货物必须登记报备、缴纳关税;严禁走私和违禁品贸易;市舶司由户部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并派驻了锦衣卫监督。

起初,情况并不乐观。习惯了自由走私或是通过郑芝龙渠道贸易的商人们大多持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与林宸有旧或是胆大的商人尝试性地运来一些南洋香料、苏木和倭刀,换走北方的毛皮、药材。市舶司门庭冷落,关税收入寥寥。

“大人,这样下去不行啊!”天津市舶司提举(主管)愁眉苦脸地向林宸汇报,“那些大海商都在看咱们的笑话,小商小贩又没多少货。再这样下去,别说充盈国库,连市舶司自身的开销都维持不了!”

林宸站在天津码头,看着远处海面上几艘悬挂着郑家旗帜的海船耀武扬威地驶过,眼神冰冷。他知道,这是郑芝龙在向他示威,也是在警告那些试图通过正规渠道贸易的商人。

“不急。”林宸语气平静,“传令下去,凡在市舶司合法报关纳税的商船,由登州水师派战船护送至外海安全水域!同时,通告所有商人,朝廷即将组织官营船队,携带丝绸、瓷器、茶叶南下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贸易,利润丰厚,欢迎入股或随行!”

这是一步险棋,既展示了朝廷保护合法贸易的决心和能力,也直接与郑芝龙乃至西洋人的贸易利益产生了冲突。

消息一出,东南沿海暗流汹涌。

几天后,林宸在天津官署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福建的年轻海商,名叫陈永华。此人不过二十出头,却目光炯炯,谈吐不凡。

“草民陈永华,拜见林大人!”陈永华不卑不亢地行礼。

“陈先生请起。”林宸打量着他,“听闻陈先生家族世代海商,为何此次愿来天津贸易?”

陈永华直言不讳:“回大人,郑氏垄断海路,抽税极重,动辄扣押货物,我等小商苦不堪言。听闻大人开海设市,法度严明,愿纳正税,故特来一试。只是……”他顿了顿,面露忧色,“如今海上不太平,郑家船队四处巡查,西洋红毛夷也虎视眈眈,我等小船,恐难安然往返。”

林宸看着他,心中一动。此人对海情熟悉,又对郑芝龙不满,或可一用。

“安全问题,陈先生不必担忧。”林宸道,“本官已下令,水师战船会为合法商船护航。另外,本官有意组建一支官民合办的贸易船队,正需熟悉海路、精通贸易之人。不知陈先生可愿效力?”

陈永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立刻躬身:“若能得大人信重,为国效力,草民万死不辞!”

就在林宸紧锣密鼓地筹备首次官营贸易船队时,坏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派往南洋探路的哨船传回消息,葡萄牙人在澳门、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雅加达)都对大明突然设立市舶司并试图直接贸易表示“关切”,甚至暗中威胁前往贸易的中国商船。

接着,更糟糕的消息传来——一支试图从天津前往日本贸易的小型商船队,在东海海域被不明身份的武装船队劫掠,船货尽失,船员死伤惨重!生还者指认,袭击者虽然伪装,但使用的战术和部分装备,极似郑芝龙麾下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