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系列之董路:我的互联网嘴替是懂球帝?

我默默关掉新闻,打开足球游戏,用日本队选了一支全是替补的巴西队,轻松取胜。嗯,含金量确实不高,索然无味。还是用国足挑战全主力法国队比较刺激,虽然大概率被虐,但万一赢了,那含金量,啧啧,董老师来了都得给我写篇千字表扬稿!

第三章:门锋出世,战术の鬼才

如果说前两次还只是嘴炮,那接下来这次,董老师直接把我对足球的认知按在地上摩擦。

国奥队打韩国,成耀东指导大手一挥,门将于金永!上去!踢中锋!

我当时和万千网友一样,瞳孔地震,下巴脱臼。这操作,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

就在全网一片“???”和“成指导糊涂啊!”的哀嚎中,董老师那沉稳中带着一丝理解,理解中带着一丝鼓励的声音响起了:“这战术并无不可!巴萨皮克、曼联马奎尔都客串过!这是勇敢的变化!中国足球需要创新!”

我:“……”

评论区:“……”

一阵诡异的沉默后,是井喷式的玩梗:

“懂了,以后位置模糊化,场上除了门将,其余十个人都是‘锋卫摇摆人’!”

“建议国足下次尝试‘十零零’阵型,门将直接当前腰用!”

“《论一个门将的自我修养:从守门到攻城》”

“董老师:你们不懂,这叫‘薛定谔的球员’,在进球之前,他既是门将也是中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后评选金球奖,得加上‘最佳客串奖’。”

我盯着屏幕里于金永在对方禁区里茫然又努力的身影,再看看董老师有理有据的辩护,突然就悟了。原来我们和世界顶级教练的差距,就在于想象力!我们还在纠结传控还是防反,人家成指导和董老师已经玩起了“位置元宇宙”!什么前锋后卫,格局打开!都是足球运动员嘛!

我甚至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以前踢野球时,让我那跑不动道的室友去守门,本身就是一种人才浪费?他那个头,那个身板,杵在禁区里,不就是现成的“门锋”苗子吗?董老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这是打开了中国足球战术的“新纪元”啊!(当然,也可能是冥场面纪元)

第四章:理念の对决:大脚起飞 vs 传控修仙

董老师的锐评之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很快,他就遇到了“一生之敌”——周海滨指导。

事情起因是周海滨带领山东泰山U17在韩国拉练,吃了个五连败。董老师直接开团:“从未见过输五场还振振有词!” 矛头直指周指导推崇的“先进理念”和注重球员决策能力的培养方式。

周指导也没怂,回应强调青少年阶段不能为了战绩一味“摆大巴”,要锻炼球员能力,并引用了温格的理论。

好家伙,这下热闹了。一场关乎中国足球未来的“理念の对决”在互联网上拉开帷幕。

董派观点鲜明:“现阶段踢不了复杂足球!”“防守反击!开大脚!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