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城体育场的草皮刚洒过水,混着鲁南特有的煤尘味蒸腾起薄雾。胡大勇一脚踩住滚到边线的破旧训练球,围裙上“老胡煎饼”的油渍在晨光里发亮,他叉腰朝场上吼:“张铁柱!跑起来!当送煎饼三轮车蹬呢?王老师!腰杆挺直!你课堂上训学生的劲儿呢!”
场上二十条汉子喘着粗气,年龄跨度堪比三代同堂——十八岁的体校生张铁柱小腿肌肉贲张如钢筋;四十二岁的中学体育老师王建军扶腰大喘气;最扎眼的是五十九岁的老门将孔德海,花白胡子随着扑救动作飞扬,赛前必对球门作三个揖,自称“曲阜孔门第七十三代,守的是仁义之网”。
这支“枣庄煤城汉子联队”,正是响应省体育局《第十一届齐鲁足球超级联赛规程》紧急拼凑的草台班子。队名按省足协“八字符”规定,报批时胡大勇大笔一挥:“**枣庄铁道游击队FC**”——致敬铁道游击队的血性,又蹭了IP热度。
“胡指,咱真能行?” 王建军擦着汗问,“省里文件说对手可是各市冠军,还有中冠职业队…”
“怕啥!” 胡大勇把训练球砸进球门,“规程看了没?允许60岁以下注册!老孔这岁数都能守门,咱煎饼卷大葱的劲儿使出来,硌掉他们大牙!”
---
首战,临沂奥体中心。枣庄铁道游击队FC vs 临沂煎饼侠FC。
客队更衣室弥漫着煎饼的焦香——胡大勇的战术板旁赫然架着电鏊子,正滋啦摊着第九张煎饼。“都垫巴点!临沂煎饼硬,咱枣庄的更韧!” 他抹把汗,把煎饼塞给队员,“战术就一条:学咱铁道队老祖宗——扒火车要快,打鬼子要狠!”
球场广播响起:“…依据《齐鲁超规程》第四条,临沂队因获中冠资格,直接晋级八强。本场为友谊赛性质…” 看台一片哗然。胡大勇愣了两秒,猛拍大腿:“好啊!不算分更好!撒开了整!”
比赛瞬间成了鲁南民俗博览会:
- 第18分钟,张铁柱边路狂飙,人球分过时竟模仿三轮车拐弯姿势,手作扶把状内切,引得全场哄笑。他顺势传中,王建军力压00后中卫头槌破门!进球后的王老师冲向场边,对着手机镜头板书:“枣庄教师,文体两开花!”
- 第35分钟,临沂队归化外援(非洲裔,在临沂卖羊肉串十年,入籍改名“兰陵王”)单刀突袭!老孔德海弃门而出,竟从怀里掏出本袖珍《论语》高举:“有朋自远方来…” 兰陵王一愣神,射门打飞!孔老抚须长笑:“不亦乐乎?”
- 第78分钟,胡大勇祭出“核武器”——换上年仅六十岁的替补前锋赵大爷(原枣庄矿务局工会主席)。赵大爷接球转身慢如太极,却冷不丁用拐棍停球动作脚后跟磕传,助攻张铁柱爆射破门!赛后采访他中气十足:“《规程》写了60岁能踢!俺这老火车头,还能拉煤!”
终场2-2。胡大勇和临沂主帅老陈(煎饼连锁品牌创始人)勾肩搭背互赠煎饼,看台齐唱《沂蒙山小调》。省体育局观赛代表在笔记本上疾书:“鲁超价值初显——以赛为媒,融情于球。”
---
生死战,济宁。枣庄队 vs 济宁孔府家宴FC。
赛前海报火药味十足:枣庄方是铁道队员剪断“孔府家宴”酒瓶;济宁方是孔子像手持戒尺敲打“煤球”。自媒体标题更绝:《运河德比!煎饼鏊子撞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