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余音微波

距离那场决定命运的规则之战,已过去三个月。

曾经兵临城下的银色潮汐早已消退,只留下大片大片奇异而荒芜的“规则真空区”。

这些区域内的物理法则似乎仍在缓慢地自我修复和重塑,时而会出现重力异常、光线扭曲,或是物质短暂失去内聚力的诡异现象。

它们如同世界躯体上刚刚结痂的伤疤,提醒着所有人那场近乎彻底覆灭的危机。

玄武基地,则像这疮痍大地上顽强跳动的心脏,不仅存活了下来,更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扩张、重建。

以那依然稳定存在的“秩序绿洲”为核心,基地向外铺设了数层同心圆结构的居住区和生产区。

新型的、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并利用环境规则扰动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使得建筑不再仅仅是遮蔽所,更像是一种与新生环境共生的有机体。

沈鸿领导的科技部门,成为了基地最繁忙的地方。

他们不仅要消化、吸收从“灰烬城”B7区获取的“熔炉”遗产——那些偏向于高效能源利用和极限环境改造的技术,还要结合自身路线以及从“火种”中破译出的古老共生科技,试图理解并引导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新规则演变。

“‘绿洲’的辐射范围在过去一周内,自主扩大了百分之零点三,”一名技术员向沈鸿汇报着,语气中带着惊叹,“而且,我们监测到,周边‘规则真空区’的稳定性提升速率,与‘绿洲’的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它……它真的在像灯塔一样,抚平和引导着混乱的规则。”

沈鸿看着屏幕上那稳定旋转的三角结构模型,点了点头,眼中既有欣慰,也有难以消散的沉重。

这模型是林默留下的最高遗产,但它也时刻提醒着那份失去。

“继续监测。另外,对利维坦的地脉能量输出模式分析有进展吗?”

“有。它的能量释放变得更加……平和,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似乎在与‘绿洲’及外部环境进行着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交互。‘谐波锁’的压制效果,根据模型推算,至少减弱了百分之四十。”

利维坦,那地底的古老存在,在契约枷锁松动后,似乎正以一种更积极、但也更谨慎的姿态,观察并参与着这个新世界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