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玄武”基地像一部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在废墟之上艰难地修复着自身的功能。
何翟添提供的关于“熔炉”兵力部署的情报被迅速核实并标注在战术地图上。
陆岩根据这些信息,重新调整了防御重点,将所剩不多的重火力和小股精锐突击队部署在可能遭遇“破城锤”攻击的东面防线,并设置了多层爆炸物陷阱。
沈鸿带领的技术团队,则在何翟添的协助下,日夜不停地解析着那块信标残骸。
进展比预想的要快,他们成功提取了部分加密数据包,并初步理解了其与地脉能量共鸣的基本原理。
虽然距离复制或反向控制还很遥远,但已经能够制造小范围的信号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熔炉”外围侦察单位的效率。
投降的何翟添部众被打散编入了建设、搬运和外围警戒队伍,由可靠的“玄武”老兵一对一监管。
初期难免有摩擦和敌意,但在江季黎明确“一视同仁(在待遇和监督上)”和“以功抵过”的政策下,加上何翟添本人的配合命令,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这些降兵也清楚,如今大家同在一条即将倾覆的破船上,船沉了谁都活不了。
林默的工作最为枯燥,也最为关键。
他几乎不眠不休,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对基地下方地脉节点的加固中。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极致的耐心和精细的控制。
他引导着地脉能量,如同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一点点修复那些能量的“裂痕”,疏通淤塞的“支流”,让节点与主脉的连接变得更加顺畅和稳固。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