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891-900集)

第891集:会“预言”的磷虾群,科研站“赤潮预警”的搞笑乌龙与精准救援

林夏凌晨五点被一阵“沙沙”声吵醒,趴在窗边一看,科研站附近的海面泛着诡异的蓝光——不是水母的光,是密密麻麻的磷虾,正排着队往深海游,每只磷虾的发光器都亮着,像流动的蓝色星河。她赶紧穿好衣服跑下去,用特异功能一听,磷虾群居然在集体“嘀咕”:“三天后有赤潮,往东边躲,往东边躲。”

“赤潮?”林夏心里一紧——赤潮会导致海水缺氧,大量海洋生物死亡,还会影响科研站的水质。她立刻叫醒陈橙,两人带着设备去海面采样,果然发现海水里的藻类浓度异常升高,符合赤潮发生的前兆。站长接到通知,当即启动“赤潮应急预案”:关闭科研站的海水循环系统,准备净化设备,还让李铁兰通知附近海域的渔船暂时撤离。

可磷虾群的“预言”很快就闹了乌龙——苏晓棠听说磷虾能“预言”,跑去问它们“明天食堂有没有草莓蛋糕”,磷虾群集体亮了亮发光器,苏晓棠以为是“有”,结果第二天食堂只有海带汤,气得她跑去“质问”磷虾,磷虾们委屈地说:“我们只会预言海洋灾害,不会预言人类的蛋糕啊!”

更搞笑的是李铁兰,她想知道“什么时候能抓住偷她牛肉干的小偷”(其实还是小八),也去问磷虾,磷虾群居然往章鱼缸的方向游,李铁兰当场把小八抓了现行,小八嘴里还叼着半块牛肉干,百口莫辩。

但玩笑归玩笑,磷虾群的“预言”很快应验了——第三天早上,东边海域果然出现了赤潮,红色的潮水像一块巨大的绸缎,覆盖了海面。幸好科研站提前做了准备,水质没受影响,附近的渔船也都撤离了。可林夏突然想到,海龟爷爷的“深海旅行社”今天有个“珊瑚礁游览团”,游客都是些行动缓慢的老海龟和小海龟,肯定没来得及撤离!

她赶紧带着苏晓棠、李铁兰,跟着磷虾群往东边赶——磷虾群不仅能预言赤潮,还知道一条避开赤潮的“秘密通道”。果然,在珊瑚礁附近,她们找到了被困的海龟团,老海龟们正带着小海龟往深海游,可赤潮扩散得太快,已经快追上它们了。

“快跟着我们走!”林夏大喊,磷虾群立刻在前面带路,李铁兰用快艇挡住赤潮的方向,苏晓棠则跳进海里,帮着老海龟推小海龟。林夏用特异功能喊来乐乐和海豚群,让它们用身体围成一道“屏障”,护送海龟们通过秘密通道。经过两个小时的救援,所有海龟都安全到达了西边的安全海域,老海龟拉着林夏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还有这些可爱的磷虾,要是没有你们,我们就危险了。”

赤潮退去后,站长给磷虾群颁发了“最佳预警奖”,还在科研站附近的海面建了个“磷虾保护区”,每天给它们投放浮游生物当“奖励”。林夏看着磷虾群在保护区里欢快地游动,发光器闪烁着蓝色的光,突然觉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其实是深海的“守护神”——它们用自己的方式预警灾害,保护同伴,也守护着人类和海洋的和平。而这次的乌龙和救援,也让她明白:海洋生物的“特异功能”,从来都不是用来搞笑的,而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守护家园的力量。

第892集:章鱼小八的“侦探事务所”,科研站“失踪虾干案”的荒诞侦破

小八最近迷上了人类的侦探小说,用触手抱着林夏的《侦探柯南》看了三天三夜,看完后一拍鱼缸,宣布要成立“章鱼小八侦探事务所”,专门解决科研站的“疑难案件”。林夏觉得好玩,帮它在章鱼缸旁边挂了个牌子,写着“事务所业务:寻找丢失物品、调查小秘密、帮海洋生物找朋友,报酬:虾干一包”。

事务所开张第一天,就来了个“大客户”——考神蟹,它的“冠军虾干大礼包”不见了,哭着来找小八:“我的虾干,我好不容易赢来的虾干,全不见了!”小八用触手推了推用贝壳做的“侦探眼镜”,装模作样地问:“你最后一次看见虾干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有没有可疑人员?”考神蟹想了想:“昨天晚上,在食堂的储物柜里,我看见小螃蟹们在附近晃悠!”

小八当即决定“立案侦查”,带着考神蟹去食堂“现场勘查”——其实就是用触手在储物柜上摸来摸去,还沾了点墨水画“现场图”。苏晓棠和林夏跟在后面看热闹,只见小八突然用触手指着储物柜旁边的脚印:“这是小螃蟹的脚印,看尺寸,是上次偷牛肉干的那几只!”说着,就带着大家往海边的礁石缝跑。

果然,在礁石缝里,它们找到了正在偷吃虾干的小螃蟹们,虾干包装袋撒了一地,小螃蟹们的钳子上还沾着虾干碎屑。小八用触手叉着腰(假装),严肃地说:“你们偷考神蟹的虾干,违反了‘科研站海洋生物守则’,罚你们帮考神蟹捡三天贝壳!”小螃蟹们吓得赶紧点头,考神蟹拿回了虾干,高兴地给了小八一包虾干当“报酬”。

小主,

首战告捷,小八的侦探事务所名声大噪,来找它破案的海洋生物络绎不绝:珠珠的贝壳小碗不见了,小八帮它在章鱼缸的石头后面找到了(是小八自己玩的时候藏的,赶紧偷偷放回去);乐乐的小海豚朋友迷路了,小八根据乐乐提供的“线索”(小海豚喜欢吃的小鱼干),在深海温泉口找到了它;甚至连研究员陈橙的实验笔记不见了,小八都帮她在水产箱下面找到了——是墨墨写日记时不小心碰掉的。

可没过几天,事务所就遇到了“疑难案件”——李铁兰的牛肉干又不见了,这次现场没有脚印,没有目击者,小八查了半天都没头绪,急得用触手拍鱼缸。林夏看着它焦头烂额的样子,忍不住提醒:“你有没有查过自己的鱼缸?”小八一愣,低头一看,自己的触手后面,居然藏着半包牛肉干——是它昨天偷拿的,忘了藏在哪里,自己都忘了。

真相大白,小八尴尬地把牛肉干还给李铁兰,还主动罚自己三天不准吃虾干。李铁兰看着它垂头丧气的样子,笑着说:“算了,以后别当侦探了,当我的‘牛肉干守护者’吧,帮我看着牛肉干,就给你虾干吃。”小八眼睛一亮,当即答应,从此,李铁兰的储物柜旁边,多了一只“章鱼守护者”,只要有人靠近,小八就用触手拍玻璃提醒,再也没人能偷到牛肉干了。

虽然侦探事务所“倒闭”了,但小八成了科研站的“安全卫士”,每天帮大家看东西、找丢失的物品,报酬还是虾干。林夏看着小八用触手帮苏晓棠找丢失的棒棒糖,帮陈橙捡掉在地上的笔,突然觉得:不管是侦探还是卫士,小八都是最可爱的——毕竟,能拥有一只会破案、会守护、还爱吃虾干的章鱼,这可是科研站独一份的幸运。

第893集:会“翻译”的贝类,科研站“深海谣言粉碎机”的诞生

林夏在深海采集贝类样本时,发现一只扇贝居然能“重复”人类的话——她对着扇贝说“你好”,扇贝就用贝壳开合的声音发出“你好”的调子;她说“今天天气很好”,扇贝也跟着“重复”。更神奇的是,扇贝还能“翻译”其他贝类的话,林夏问它旁边的蛤蜊在说什么,扇贝说:“它在抱怨海水有点冷,想晒太阳。”

这只扇贝叫“贝贝”,是贝类家族的“语言天才”——它能模仿人类的声音,还能听懂所有贝类的话,只是之前没人发现。林夏把贝贝带回科研站,和陈橙一起研究它的“语言能力”,发现贝贝的贝壳内侧有一层特殊的薄膜,能振动发声,还能接收其他贝类的声波,堪称“天然翻译机”。

可贝贝的“翻译能力”很快引发了麻烦——科研站的贝类们每天都围着贝贝,让它翻译人类的话,结果越传越歪:蛤蜊们听说“人类要煮蛤蜊汤”,其实是老王在说“明天煮海带汤”;牡蛎们听说“人类要挖牡蛎”,其实是林夏在说“要采集牡蛎样本”;最糟的是,扇贝们听说“科研站要清理水产箱,把贝类都送走”,其实是站长在说“要清理水产箱的杂物”,结果贝类们集体“罢工”,不肯打开贝壳,连样本都采集不了。

“这都是谣言!”林夏急得直跺脚,赶紧让贝贝当“翻译官”,给贝类们澄清:“老王说明天煮海带汤,不是蛤蜊汤;林夏要采集牡蛎样本,不是挖牡蛎;站长要清理的是杂物,不是送走你们!”贝类们半信半疑,贝贝只好带着它们去食堂、实验室、站长办公室“实地考察”,看到老王在泡海带,林夏在小心翼翼地采集样本,站长在清理垃圾,贝类们才放下心来,重新打开了贝壳。

经历了这次“谣言危机”,林夏决定成立“深海谣言粉碎机”,让贝贝当“首席翻译官”,专门澄清谣言,传递准确信息:每天早上,贝贝都会在水产箱前“广播”,告诉贝类们当天的安排;人类有什么通知,也通过贝贝传达给贝类;要是有贝类听到“小道消息”,就来找贝贝核实,再也不会传谣言了。

“谣言粉碎机”效果显着,科研站的贝类们再也不恐慌了,还主动配合研究员们的工作:蛤蜊们主动打开贝壳,让林夏采集水样;牡蛎们把最好的珍珠送给苏晓棠当礼物;扇贝们则帮着贝贝“广播”,成了“谣言粉碎机”的“小助手”。

最搞笑的是,隔壁观测站的贝类也听说了贝贝的“翻译能力”,特意游过来找它“诉苦”——说观测站的人类总给它们喂太多浮游生物,吃得太饱了。贝贝翻译给林夏听,林夏又转告给观测站的研究员,研究员们哭笑不得,减少了喂食量,观测站的贝类们也满意了。

后来,贝贝的“翻译能力”还帮了科研大忙——林夏通过贝贝,了解到深海贝类们对海水温度、水质的敏感反应,结合它们的“反馈”,调整了深海探测的参数,让探测结果更准确。陈橙也根据贝贝的声波数据,研发出了一种“贝类声波探测器”,能通过贝类的声音,监测海水环境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夏看着贝贝在水产箱里,一边“广播”一边“翻译”,贝类们围着它,听得津津有味,突然觉得:海洋生物之间的沟通,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而贝贝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人类和贝类的世界。而“谣言粉碎机”的诞生,也让她明白:只要愿意倾听和沟通,就能消除误解,和海洋生物成为真正的朋友——毕竟,能拥有一只会翻译、会辟谣的扇贝,这可是科研站最特别的收获。

第894集:海星亮亮的“星光剧场”,深海里的“皮影戏”狂欢夜

海星亮亮最近总在晚上偷偷溜出科研站,林夏觉得奇怪,跟着它去了海边,发现亮亮正带着一群海星,在礁石上用腕足“表演”——有的海星用腕足举着贝壳,有的用腕足摆动模仿海浪,还有的用腕足发出“哒哒”的声音当伴奏,活像一场小小的“舞台剧”。

“你们在表演什么?”林夏凑过去问,亮亮晃了晃腕足,兴奋地说:“我们在表演深海的故事,可是没有观众,不好玩。”林夏笑着说:“我们帮你办个‘星光剧场’吧,让海洋生物和人类都来当观众,你当导演!”

星光剧场的筹备开始了:林夏和苏晓棠用荧光灯和海藻,在海边搭了个“舞台”——用两块大礁石当幕布,中间挂着透明的海藻帘,灯光一照,就能投影;陈橙用科研设备,把海星们的“哒哒”声放大,当“背景音乐”;李铁兰负责“观众引导”,防止大家挤到舞台前;亮亮则当“导演”,安排海星们的角色——有的演鲸鱼,有的演海豚,有的演珊瑚,亮亮自己演“旁白”,用腕足敲击礁石,讲述故事。

剧场开张的第一个晚上,就来了很多“观众”:乐乐带着海豚群,坐在“前排”;海龟爷爷和小海龟们,趴在礁石上,看得津津有味;小丑鱼们举着珊瑚枝当“荧光棒”;人类观众们则坐在沙滩上,手里拿着老王做的烤鱿鱼,一边吃一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