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151一160集)

第151集:“平衡盐晶手环”的全球热销与“手环乌龙”的温暖化解

“共生平衡节”后,陆时衍研发的“平衡盐晶能量手环”彻底火了——手环用平衡盐晶粉末混合五色能量水晶制成,戴在手上能实时释放温和的平衡能量,既能稳定能量波动,又能在能量不足时补充能量,苏晓晓的“鱿鱼图案款”更是成了爆款,联盟成员和小镇居民几乎人手一个。

陆时衍原本只做了50个手环,没想到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国外加盟商要订1000个,说要作为连锁店的“会员礼物”;南极冰鳞族要订200个,给族里的老人和孩子用;淡蓝鱼鳞族的族人甚至打视频电话,要求定制“治愈之光款”,在手环里加淡蓝水晶;最离谱的是鱿大,用触手拍着水箱壁,林知寒翻译:“鱿大要给鱿鱼族的每个成员,订一个‘触手款手环’,要能缠在触手上,还要刻上鱿鱼图腾。”

陆时衍只能加班加点赶制手环,苏晓晓主动来帮忙——她负责给手环刻鱿鱼图案,虽然刻得歪歪扭扭,有的像鱿鱼,有的像章鱼,有的甚至像烤串,但大家都不介意,反而觉得“越丑越有特色”。陆时衍给不同族群定制了专属款:“治愈款”加淡蓝水晶、“生机款”加七彩水晶、“冰系款”加冰蓝水晶、“鱿鱼款”加红色水晶,每种款式的平衡盐晶含量都精准控制在30%,确保能量温和。

手环全球发货后,却接连出现“乌龙事件”——

- 南极冰鳞族的一位老奶奶,戴着手环去冰面散步,手环的冰系能量与南极的寒流产生共鸣,竟让老奶奶的冰系异能变强,不小心把冰面冻出了一道小裂缝,老奶奶吓得赶紧摘下手环,结果裂缝又慢慢融化了,陆时衍检测后发现,是“冰系款手环的能量与南极寒流叠加,导致能量过剩”,他赶紧给南极的手环加了“寒流缓冲层”,问题才解决。

- 国外加盟商的“会员手环”,在运输过程中,平衡盐晶粉末不小心洒了一些,手环的能量变弱,顾客戴了后觉得“没效果”,加盟商急得打视频电话,苏晓晓提议:“给每个顾客补寄一包平衡盐晶粉末,让他们自己撒在手环上,还能体验‘手工平衡’的乐趣!” 没想到顾客们很喜欢,有的甚至故意撒多撒少,调试自己喜欢的能量强度。

- 鱿大的“触手款手环”更搞笑——手环缠在触手上后,平衡能量与鱿鱼族的红光产生共振,鱿大的触手变得特别灵活,巡逻时不小心卷走了苏晓晓的烤鱿鱼架,还把鱿鱼串都甩到了地上,苏晓晓非但没生气,反而笑着说:“手环让鱿大的触手变灵活了,以后可以让它帮忙烤鱿鱼!” 陆时衍趁机给“触手款手环”加了“能量调节扣”,能控制共振强度,鱿大戴着调整后的手环,真的学会了用触手帮苏晓晓翻鱿鱼串,成了“鱿鱼摊最佳帮手”。

最温暖的乌龙,发生在小镇的一个小女孩身上——她戴着手环去池塘边喂鱼,手环的能量不小心吸引了一群锦鲤,锦鲤们围着她的手转,有的甚至用嘴碰手环,小女孩吓得哭了,以为手环“引来了鱼群要咬她”。林知寒赶来,笑着说:“锦鲤是喜欢你的手环能量,它们想和你做朋友呀!” 她教小女孩用手环的能量,轻轻抚摸锦鲤,锦鲤们果然温顺地蹭着她的手,小女孩破涕为笑,从此每天都戴着手环去喂鱼,成了“池塘小守护者”。

陆时衍看着这些乌龙事件,非但不头疼,反而很开心——他在手环的说明书上,加了一行“温馨提示”:“手环的能量平衡,不是绝对的精准,而是与使用者、与环境的动态适配,偶尔的乌龙,正是共生平衡的有趣体现。” 苏晓晓则在手环的包装上,印了一行字:“每只手环都有小脾气,慢慢磨合,就能找到属于你的平衡。” 原来,最好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精准,而是像手环乌龙一样,在意外中彼此适配,在磨合中找到温暖的平衡。

第152集:苏晓晓的“平衡美食课堂”开课与“盐晶家常菜”的意外走红

苏晓晓看着大家对“平衡美食”很感兴趣,决定在研究所开一门“平衡美食课堂”——教大家用平衡盐晶,做简单的家常菜,既保证口感平衡(咸淡适中、软硬合适),又能让食物含少量平衡因子,吃了后能量稳定,适合老人、孩子和所有族群。

课堂的第一节课,苏晓晓教的是“盐晶番茄炒蛋”——用平衡盐晶代替普通盐,鸡蛋炒到八分熟,番茄炒出汁,两者混合后,撒上少量平衡盐晶粉末,出锅前滴两滴淡蓝汁愈之光浓缩液(陆时衍建议加的,能提升口感平衡)。陆时衍用仪器检测:“每100克含3%平衡因子,咸淡平衡,软硬适中,能量波动控制在178-182Hz之间,完美符合平衡标准。”

来上课的大多是小镇的居民和人鱼族的族人——老奶奶们学得很认真,一边记笔记,一边问“盐晶放多少合适”;人鱼族的族人则好奇地看着锅铲,问“为什么鸡蛋要炒八分熟”;最搞笑的是鱿小,它坐在小水箱里,用触手托着小盘子,等着吃“平衡炒蛋”,苏晓晓刚炒好,它就用触手卷了一块,烫得直甩触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节课,苏晓晓教的是“盐晶鱿鱼豆腐汤”——用新鲜的鱿鱼和嫩豆腐,加适量水,煮开后放少量平衡盐晶,煮5分钟后,撒上葱花和一滴鱿鱼族红光浓缩液(鱿大提供的,能让汤更鲜)。汤的口感清淡鲜美,豆腐嫩,鱿鱼鲜,平衡盐晶的咸度刚好,老奶奶们尝了后,都说“比普通汤好喝,喝了不口干”。

可没过多久,苏晓晓发现,大家对“家常菜”的热情,比“鱿鱼串”还高——小镇的居民们,回家后用平衡盐晶做了“盐晶炒青菜”“盐晶红烧肉”“盐晶面条”,有的甚至做了“盐晶馒头”,说“吃了后身体舒服,不胀气也不乏力”;人鱼族的族人,用平衡盐晶做了“盐晶海草汤”“盐晶烤鱼”,给族里的老人和孩子吃,反馈特别好;淡蓝鱼鳞族的族人,还用平衡盐晶做了“盐晶治愈粥”,加了淡蓝治愈之光,给受伤的海洋生物吃,恢复速度都变快了。

“盐晶家常菜”意外走红后,苏晓晓的课堂人数翻了三倍,她不得不把课堂搬到研究所的广场上,陆时衍帮忙搭了“平衡美食灶台”,按“炒-煮-蒸”平衡分布;赵铁蛋带着安保队,负责维持秩序,给大家分发平衡盐晶粉末;鱿大则带着族人,坐在水箱里,用触手给大家递食材,成了“课堂助手”。

有一次,小镇的老爷爷用平衡盐晶做了“盐晶老鸡汤”,汤里加了自己腌的老坛酸菜,端来给苏晓晓尝。苏晓晓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汤又鲜又香,平衡盐晶的咸度刚好,酸菜的酸也不冲,太好喝了!” 陆时衍检测后,发现汤的“口感平衡度”达到95分,平衡因子含量4%,是“平衡美食的典范”。苏晓晓立刻把“盐晶老鸡汤”加入课堂教程,老爷爷还成了“客座讲师”,教大家怎么腌酸菜、怎么炖鸡汤。

晚上,苏晓晓坐在广场上,看着大家围着灶台,一起做盐晶家常菜,笑着说:“原来平衡美食,不是复杂的能量串,而是简单的家常菜,用平衡盐晶,用心意,就能做出最平衡的味道。” 陆时衍点点头,递给她一碗盐晶老鸡汤:“这就是‘共生平衡’的真谛——在平凡的日常里,用简单的方式,找到口感与能量、人与人、人与族群的平衡。”

第153集:赵铁蛋的“平衡安保培训营”开营与“温和巡逻”的搞笑实践

赵铁蛋看着安保队的队员们,偶尔会出现“能量使用过度”或“警惕性不足”的问题,决定开一家“平衡安保培训营”——教队员们“温和巡逻”,用平衡的能量和警惕性执行任务,不使用过强的能量,也不松懈警惕,既要保护大家,又不能吓到朋友,用实际行动诠释“平衡安保”的意义。

培训营的选址在研究所的大广场,陆时衍帮忙搭建了“平衡训练设施”——左边是“能量控制区”,有能量检测仪,队员们要把能量输出控制在175-185Hz之间,才能通过;中间是“警惕性训练区”,模拟“可疑人员”(由赵铁蛋的队员扮演),队员们要在不使用强能量的情况下,识别并拦住“可疑人员”;右边是“温和救援区”,模拟“受伤的小鱼”,队员们要用温和的能量,把小鱼救回“急救站”,不能用强能量伤害小鱼。

开营当天,全球安保队的精英队员都来了——太平洋队的人鱼族队员,穿着淡青安保服;大西洋队的海星卫士,用六只脚夹着迷你能量检测仪;南极队的企鹅队员,穿着冰系安保背心;深海队的鱿鱼族队员,坐在特制的“训练水箱”里,鱿大作为队长,红光柔和地闪烁,像是在给队员们打气。

第一个训练项目是“能量控制”——队员们依次站在能量检测仪前,释放能量。人类队员刚开始能量输出太高,检测仪发出“滴滴”的警报;人鱼族队员能量输出太低,检测仪显示“能量不足”;鱿鱼族的鱿小,第一次输出太高,红光刺眼,检测仪警报响了,它委屈地收起红光,第二次慢慢调整,终于把能量控制在180Hz,检测仪显示“平衡通过”,苏晓晓赶紧扔过去一串平衡鱿鱼串,作为奖励。

第二个项目是“警惕性训练”——扮演“可疑人员”的队员,假装要“偷”广场上的平衡盐晶,其他队员要在不使用强能量的情况下拦住他。太平洋队的人类队员,用温和的语气问“你是谁,要干什么”,“可疑人员”说不出理由,只能认输;深海队的鱿大,用触手轻轻缠住“可疑人员”的手腕,不用力也不松开,“可疑人员”挣脱不开,只能投降;最搞笑的是南极队的企鹅队员,它用翅膀挡住“可疑人员”的路,对着他晃红光(平衡能量),“可疑人员”被晃得睁不开眼,笑着认输。

第三个项目是“温和救援”——模拟的“受伤小鱼”掉在草丛里,队员们要用温和的能量,把小鱼救回急救站。淡蓝鱼鳞族的队员,用治愈之光轻轻托起小鱼,慢慢走到急救站;发光鱼鳞族的队员,用生机之光裹住小鱼,像捧着一颗七彩的球;鱿鱼族的鱿小,用触手轻轻卷住小鱼,生怕用力太大弄疼它,慢慢把小鱼放在急救站的小盘子里,红光闪了闪,像是在说“小鱼别怕”。

小主,

培训营结束时,所有队员都掌握了“温和巡逻”的技巧——巡逻时,能量输出稳定在平衡频率,遇到朋友微笑打招呼,遇到可疑人员温和询问,遇到受伤生物轻轻救援。赵铁蛋给每个队员都颁发了“平衡安保勋章”,苏晓晓给大家分发了平衡鱿鱼串。

晚上,赵铁蛋坐在广场上,看着队员们戴着勋章,吃着鱿鱼串,笑着说:“以后我们的安保队,就是‘平衡守护者’,用温和的能量,坚定的心意,守护大家的安全,守护共生的平衡。” 鱿大在水箱里拍了拍触手,红光柔和地闪烁,像是在赞同——原来,最好的守护,不是用强能量威慑,而是用平衡的方式,既保护他人,又温暖自己。

第154集:林知寒的“平衡共生课堂”与“跨族群平衡游戏”的欢乐时光

林知寒看着共生族群的小朋友们,对“平衡共生”的理解还很浅显,决定在“共生族群学校”开一门“平衡共生课堂”——通过游戏、故事、实践,让小朋友们明白“平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彼此适配”,学会与不同族群的朋友相处,尊重彼此的差异,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相处方式。

课堂的第一节课,林知寒讲了“盐晶与能量的故事”——用五色光投影,展示平衡盐晶如何与过强的能量融合,让能量变得温和;如何与过弱的能量结合,让能量变强。“就像我们和朋友相处,”林知寒笑着说,“有的朋友活泼,有的朋友安静,我们要像盐晶一样,活泼的朋友慢一点,安静的朋友大胆一点,彼此适配,就是平衡。”

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人类的小朋友举手问:“那我和鱿鱼族的朋友玩,要怎么平衡呀?” 林知寒笑着说:“鱿鱼族的朋友用触手玩,你可以用手和它们玩,不用强求一样,只要彼此开心,就是平衡。” 鱿鱼族的小朋友用触手拍了拍桌子,红光闪了闪,像是在赞同。

第二节课是“跨族群平衡游戏”——林知寒把小朋友们分成“人鱼组”“人类组”“鱿鱼组”,每组3人,一起玩“平衡接力赛”:赛道上有三个关卡,第一关“水中小接力”,人鱼族的小朋友带着人类和鱿鱼族的小朋友,在浅水区游泳,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第二关“能量平衡传递”,小朋友们要传递一颗平衡盐晶,传递时能量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否则盐晶会掉;第三关“手工平衡”,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平衡小摆件”,用人鱼族的海草、人类的彩纸、鱿鱼族的墨汁,摆成平衡的形状。

游戏开始,各组都很认真——

- 人鱼组的小朋友,带着人类和鱿鱼族的小朋友,在浅水区慢慢游,人鱼族的小朋友游得慢一点,人类的小朋友扶着鱿鱼族的小水箱,鱿鱼族的小朋友用触手划水,配合得很默契;

- 能量平衡传递时,人类的小朋友轻轻拿着盐晶,递给人鱼族的小朋友,人鱼族的小朋友用鱼鳞的光托着盐晶,递给鱿鱼族的小朋友,鱿鱼族的小朋友用触手轻轻卷住盐晶,没有一次掉落;

- 手工平衡时,人鱼族的小朋友用海草做底座,人类的小朋友用彩纸做装饰,鱿鱼族的小朋友用墨汁画画,摆出来的小摆件,虽然歪歪扭扭,却很平衡,林知寒笑着说:“这是‘小朋友的平衡艺术’,比精准的平衡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