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111一120集)

第111集:“全球海陆共生地图”的首次更新与“对称标注”的搞笑争论

从南极回到研究所,林知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球海陆共生地图”挂在研究所的会议室墙上——这张地图用深海海藻布绘制,四大族群栖息地用淡青、淡蓝、七彩、冰蓝四色宝石标注,净化节点是发光的绿色水晶,已净化海域用蓝色颜料填充,待净化海域则用黄色虚线勾勒,地图边缘还绣着联盟标志和小小的鱿鱼图案(苏晓晓硬加上的)。

“我们要每月更新一次地图,”林知寒指着地图,对着联盟核心成员说,“把每次净化的海域、新发现的族群、新增的安保分部,都标注上区,让大家清楚联盟的进展。” 陆时衍立刻拿出尺子和笔,准备标注:“标注必须对称,已净化海域的蓝色边缘要笔直,新增节点的水晶位置要与现有节点呈对称分布,连标注的字体大小都要统一。”

可标注刚开始,两人就吵了起来——林知寒想把南极新增的“冰系净化区”标注在地图右侧,与左侧的太平洋净化区对应;陆时衍却坚持要标注在地图左下角,因为“现有12个净化节点呈‘圆形对称’,新增节点放在左下角,才能维持360度的对称平衡”。

“放在右侧,和太平洋净化区形成‘左右对称’,看着整齐!”林知寒拿着笔,在地图右侧画了个小圆圈。

“不行!放在左下角,才能和印度洋、大西洋的节点形成‘三角对称’,符合全球节点分布规律!”陆时衍抢过笔,在左下角画了个叉。

苏晓晓凑过来,叼着烤鱿鱼说:“别吵了!放在中间,画个鱿鱼形状的标注,又好看又好记!” 赵铁蛋也点头:“对!中间最显眼,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新净化的海域!”

四人吵得不可开交,王主任举着相机,在旁边拍个不停,说要把“对称争论”写进《全球海陆共生科研纪实》;池塘里的鱼朋友们也游过来,围着地图晃尾巴,像是在投票——锦鲤们对着右侧的圆圈摆尾巴,灯笼鱼们对着左下角的叉发光,四脚鱼则对着中间的鱿鱼图案吐泡泡。

“要不……按鱼朋友的意思,分三个版本?”林知寒无奈地说。 陆时衍皱着眉,却看着鱼朋友们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也行,但三个版本的标注字体必须一样,边缘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算是‘多版本对称’。”

最终,地图出现了三个“搞笑标注”:右侧是林知寒的“左右对称版”,左下角是陆时衍的“三角对称版”,中间是苏晓晓的“鱿鱼标注版”。每次联盟成员来看地图,都会对着三个标注笑半天,连上级领导来视察,都笑着说:“你们这地图,标注得比科研报告还热闹,是‘海陆共生欢乐图’啊!”

月底更新地图时,陆时衍偷偷把三个标注调整成了“动态对称”——三个标注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蓝色边缘虽然不笔直,却顺着海域的轮廓蜿蜒,像海浪一样自然。林知寒看着调整后的地图,笑着说:“你终于学会不那么较真了。” 陆时衍的耳朵有点红:“只是……动态对称,也很好看。”

第112集:苏晓晓的“鱿鱼味地图周边”热销与“错版周边”的意外惊喜

苏晓晓看着大家对“全球海陆共生地图”很感兴趣,又琢磨起新商机——做“鱿鱼味地图周边”,把地图印在各种物品上,再加入鱿鱼元素,既宣传联盟,又能赚钱,一举两得。

她设计的周边种类繁多:“鱿鱼味地图围巾”(用鱿鱼味毛线编织,地图图案绣在围巾上,边角缀着迷你鱿鱼干)、“发光地图钥匙扣”(用透明树脂制作,里面嵌着发光水晶和鱿鱼图案,对应地图上的净化节点)、“地图鱿鱼串签”(竹签上印着迷你地图,串上鱿鱼串后,签子会发光),最绝的是“可食用地图饼干”——用鱿鱼味面粉做的饼干,印着简化版地图,已净化海域是蓝色糖霜,待净化海域是黄色糖霜,节点是绿色的巧克力豆,既能看又能吃。

周边推出当天,就被联盟成员和小镇居民抢购一空——李大叔买了条鱿鱼味地图围巾,说“冬天围着暖和,还能闻见鱿鱼香”;淡蓝鱼鳞族的族人买了发光钥匙扣,挂在珊瑚做的包包上,说“能当照明用”;赵铁蛋的安保队,每人都有一串地图鱿鱼串签,巡逻时举着签子,活像“移动的小地图”;陆时衍则买了盒可食用地图饼干,非要按“对称顺序”吃,先吃太平洋净化区,再吃大西洋,最后吃南极,饼干渣都要摆成对称的小堆。

可没过多久,苏晓晓就发现了“错版周边”——一批鱿鱼味地图围巾,把“冰系净化区”的颜色绣成了淡紫色(本该是冰蓝色);一批发光钥匙扣,把净化节点的绿色水晶,做成了红色(本该是绿色);最离谱的是可食用地图饼干,把“待净化海域”的黄色糖霜,换成了鱿鱼味辣椒粉,吃起来又辣又甜。

“完了!错版卖出去,大家肯定会投诉的!”苏晓晓急得直跺脚,赶紧去找陆时衍想办法。 陆时衍却拿着错版围巾,若有所思地说:“错版也不是不能卖,就说是‘限量错版周边’,每款只有100件,收藏价值更高。” 林知寒也笑着说:“对!淡紫色的冰系净化区,像极了冰系能量和治愈之光的融合色;红色的节点,像能量爆发时的样子;辣椒味的待净化海域,正好提醒大家‘待净化的海域像辣椒一样,需要赶紧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晓晓立刻照做,推出“限量错版周边”——错版围巾取名“冰蓝治愈款”,错版钥匙扣叫“能量爆发款”,错版饼干则叫“辣味警示款”,还在包装上写着“每款限量100件,全球独此一份”。没想到,错版周边比正版还火,很快就卖断货,有人甚至专程来研究所,问“什么时候再出新款错版周边”。

苏晓晓看着空了的货架,笑得合不拢嘴:“原来错版也能成爆款!以后我要故意做一些‘创意错版’,比如把鱿鱼图案绣成鲸鱼形状,把地图边缘绣成波浪线,肯定更受欢迎!” 陆时衍拿着错版饼干,一边按对称顺序吃,一边说:“创意可以,但错版的标注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要在‘可控错版’范围内。” 林知寒摇摇头,笑着说:“你们啊,一个追求对称,一个追求创意,却都让周边变得更有趣了。”

第113集:赵铁蛋的“安保队业绩评比”与“刺猬保安的高光时刻”

赵铁蛋看着全球的安保分部越来越多,决定搞一次“安保队业绩评比”——从每个分部选10名队员,比“巡逻次数”“救援成功次数”“帮助朋友数量”三项指标,冠军分部能获得“年度最佳安保队”称号,队员们还能得到苏晓晓烤的“冠军鱿鱼串”和赵铁蛋亲手做的“安保徽章”。

评比规则刚公布,各分部就卷了起来——淡蓝珊瑚城分部的海星卫士们,每天多巡逻2小时,连睡觉都趴在巡逻路线上;发光珊瑚城分部的队员们,主动帮助发光鱼鳞族照顾人鱼宝宝,救援次数直线上升;南极分部的企鹅们,甚至学会了用翅膀帮海豹捡掉在冰窟窿里的小鱼干,帮助朋友数量遥遥领先。

最拼的是小镇分部的刺猬保安队——之前因为体型小,总被其他分部嘲笑“只能打酱油”,这次评比,刺猬们卯足了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巡逻,发现垃圾就用刺扎起来扔进垃圾桶;遇到迷路的小朋友,就卷成球滚到小朋友脚边,引他们回家;甚至还学会了“报警技巧”,发现可疑人员,就集体卷成球,滚到安保亭按响警报器。

评比当天,各分部的队员们都来了——淡蓝珊瑚城的海星卫士们,用六只脚夹着巡逻记录,骄傲地说“我们本月巡逻300次,救援20次”;南极分部的企鹅们,摇着翅膀,展示“帮助海豹15次,救助小企鹅10只”的业绩;小镇分部的刺猬们,排成整齐的队伍,举着用刺扎着的“帮助朋友50次”的小牌子,虽然队伍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可就在评比快要结束时,意外发生了——研究所的池塘边,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池塘里的鱼朋友们虽然努力施救,却因为小朋友太重,拉不上来。各分部的队员们都围了过来,海星卫士们想用脚拉,却够不到;企鹅们想跳进水里,却怕被淹;南极分部的海豹们不在,没人能下水帮忙。

“刺猬保安队,上!”赵铁蛋大喊。 刺猬们立刻行动——几只大刺猬卷成球,滚到池塘边,用身体搭成“刺猬桥”,延伸到小朋友身边;几只小刺猬则跳进水里,用刺轻轻勾住小朋友的衣服,慢慢往“刺猬桥”方向拉;赵铁蛋趁机趴在“刺猬桥”上,伸手把小朋友拉了上来。

小朋友的妈妈赶来,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尤其是这些小刺猬,太勇敢了!” 刺猬们得意地晃了晃背上的小牌子,卷成球在地上滚了一圈,像是在庆祝。

评比结果公布,小镇分部的刺猬保安队,因为“救援及时、帮助朋友次数最多”,意外获得冠军。颁奖时,赵铁蛋给每只刺猬都戴上了“安保徽章”,苏晓晓烤了一串“巨型冠军鱿鱼串”,让刺猬们分享。刺猬们围着鱿鱼串,用刺扎着小鱿鱼块,吃得满脸油,引得大家都笑了。

晚上,赵铁蛋坐在池塘边,看着刺猬们和鱼朋友们玩耍,心里暖暖的——他的安保队,不管体型大小,都是最勇敢的守护者。林知寒递过一杯净化水:“铁蛋,你看,业绩不重要,重要的是队员们的勇气和爱心。” 赵铁蛋点点头:“以后评比,我要加一项‘爱心指数’,让每个队员都能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114集:林知寒的“人鱼族青年训练营”开营与“光的合奏”的意外失误

为了让人鱼族的年轻族人更快成长,林知寒决定在太平洋的人鱼栖息地,开一家“人鱼族青年训练营”——邀请四大族群的年轻族人,学习人鱼族的历史、光的操控技巧、海洋保护知识,还要进行“光的合奏”训练,让四大族群的年轻人学会协作,传承人鱼族的使命。

训练营的课程很丰富:大长老负责教历史,用鱼鳞的光投射出祖先的故事;淡蓝鱼鳞族的首领教治愈之光,让年轻人学会用治愈能量帮助海洋生物;发光鱼鳞族的首领教生机之光,指导大家唤醒枯萎的珊瑚;冰鳞族的首领教冰系能量,训练年轻人在低温下控制能量;林知寒则亲自教“光的合奏”,要让四大族群的光融合在一起,形成“四大能量共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开营当天,四大族群的年轻族人都来了——太平洋的年轻人穿着淡青色长裙,大西洋的穿着淡蓝色长裙,印度洋的穿着七彩长裙,南极的穿着冰蓝色长裙,整齐地站在训练营的广场上,像一片彩色的光海。林知寒站在广场中央,举起守护石:“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人鱼族的希望,要学会团结协作,用我们的光,守护海洋,传承使命。”

训练刚开始很顺利——年轻族人们认真学习历史,努力练习光的操控,虽然偶尔会出现“治愈之光太弱,没救活海草”“冰系能量太强,冻住了小鱼”的小失误,但整体进展很快。最让人期待的“光的合奏”训练,却频频出问题——四大族群的光总是无法融合,太平洋的淡青光太亮,盖过了其他光;大西洋的淡蓝光太弱,融不进合奏;印度洋的七彩光太散,无法集中;南极的冰蓝光太冷,与其他光产生排斥。

“怎么会这样?”林知寒看着混乱的光团,皱着眉,“你们要用心感受彼此的光,不是比拼谁的光更强,而是让光像海浪一样,相互配合,相互包容。” 可年轻族人们太想表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加大能量输出,导致合奏一次次失败。

苏晓晓听说后,推着烤鱿鱼车来到训练营:“别着急!我给你们烤‘光的合奏鱿鱼串’,每串鱿鱼串对应一种光的颜色,你们边吃边练,肯定能找到感觉!” 她烤的鱿鱼串,淡青色的撒结晶粉末,淡蓝色的加治愈之光浓缩液,七彩的放发光水晶粉末,冰蓝色的加冰系能量,四大族群的年轻人拿着对应颜色的鱿鱼串,一边吃一边练,果然放松了很多。

陆时衍也来帮忙,用科研仪器监测光的能量波动:“你们的光频率不同,太平洋的光频率是200Hz,大西洋是180Hz,只要把频率调整到190Hz,就能融合。” 林知寒按照陆时衍的建议,指导年轻族人们调整光的频率,再加上鱿鱼串带来的放松,终于,四大族群的光慢慢融合在一起——淡青、淡蓝、七彩、冰蓝四色光交织,形成一道巨大的光盾,笼罩着训练营,光盾下的海水变得更清澈,鱼朋友们欢快地游动,珊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