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新征程

“末将在!”徐荣踏前一步,玄铁铠甲的甲片相撞,发出清脆的“铿锵”声,震得烛火又晃了晃。他单膝跪地,右手按在腰间的环首刀上,身姿挺拔如松,“请主公吩咐!”

“命你为主帅,率十万精锐自东莱出海。太史慈、管亥为先锋,各领一万兵马,待船队抵达幽州海岸后,先攻占港口,扫清外围守军;甘宁统领水军,率五百艘楼船,务必保证船队安全,若遇袁绍的水师,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击溃。”成大器走到徐荣面前,伸手将他扶起,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此去要隐秘行事,船队出发前需伪装成商船,航行途中避开袁绍的哨船,待幽州城门洞开之时,便是袁绍丧胆之日!切记,不可轻敌,袁熙虽弱,麾下仍有八万守军,需步步为营,方能成功。”

“末将领命!”徐荣起身,声音铿锵有力,带着必死的决心,“定不负主公所托,拿下幽州,献于主公麾下!”

太史慈、管亥、甘宁也纷纷上前领命,太史慈抱拳道:“末将定会奋勇杀敌,为大军开路!”管亥瓮声瓮气地说:“主公放心,我定把幽州的城门砸开!”甘宁则收起酒葫芦,正色道:“有我在,船队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议事结束时,已是黄昏,窗外的海棠花被夕阳染成了深红色,落英铺满了庭院的青石板。众人陆续离去,贾诩走时,特意叮嘱成大器:“主公,与吕布的密信需尽快送出,且使者需选心腹之人,以防消息泄露。”李儒也补充道:“马超的兵马需尽快集结,造势要足,让曹操、袁绍信以为真。”成大器一一应下,目送他们离开。

当夜,成都城陷入沉睡,街道上只有巡夜的士兵提着灯笼走过,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上移动,映出士兵们的身影。唯有东市的铁匠铺依旧灯火通明,十几间铁匠铺连在一起,火光将半边天都染成了红色。火星从铁匠铺的窗口溅出,像一颗颗红色的流星,落在青石板上,很快便冷却成黑色的小点,积在路边,像铺了一层碎煤。

工匠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汗水,汗珠顺着肌肉的纹路滑落,滴在烧得通红的铁块上,发出“滋啦”的声响。他们挥着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船钉,铁锤落下的力度均匀,每一击都让铁块的形状更接近船钉。堆在墙角的船钉已快没过膝盖,锃亮的船钉反射着火光,像一堆银色的小山。铁匠铺的掌柜拿着账本,在一旁清点数量,嘴里念叨着:“今日已赶制三千枚船钉,明日需再赶制四千枚,务必在十日之内完成十万枚船钉的订单。”

锦江畔的造船厂里,更是一片忙碌景象。数十名工匠围着新造的楼船龙骨忙碌着,龙骨是用百年的楠木制成,粗得需要三人合抱,木材的清香混着桐油的味道,飘得很远,连锦江里的渔船都能闻到。工匠们用麻绳将木板固定在龙骨上,每一块木板都经过精心打磨,严丝合缝,不会漏水。监工拿着鞭子,在一旁催促着:“动作快点!主公要的是能跨海的楼船,耽误了工期,谁都担待不起!”

成大器独坐书房,书房里只点着一支烛火,火焰跳动着,映得案上的素绢忽明忽暗。他提笔沾了墨,墨是李儒送的松烟墨,磨出来的墨汁浓黑发亮,写在素绢上,字迹刚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透着诚意。密信里,他提及当年与吕布在长安的交情,说“昔年长安城外,共饮西凉酒,同射百步杨,君之勇武,某至今难忘”,又许以并州以西三城,承诺“若君能牵制袁绍,待北伐成功,定将定襄、云中、五原三城赠予君,再赠汗血宝马百匹,与君共分天下”。

墨迹未干时,窗外忽然传来更夫敲更的声音,“咚——咚——”,两声响彻夜空,清脆而悠远,惊起檐下归巢的寒鸦。寒鸦扑棱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飞向月色朦胧的天际,黑色的身影在月光下划过,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成大器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海棠树,花瓣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像撒了一层碎雪。他知道,北伐的大幕,从今夜起,便已拉开,而幽州的土地,很快便会插上他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