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抉择时刻与铁幕逼近

“观星者号”传来的详细信息,如同一份沉甸甸的战报,压在了珍珠湾每一位决策者的心头。幸存者人数一百三十七人,其中近三分之一因长期营养不良和辐射病处于虚弱状态;维生系统核心滤芯最多还能支撑四十个标准日;防御依靠的是几门从破损舰体拆改的、能量即将耗尽的脉冲炮和一层摇摇欲坠的弱能量护盾;而最令人不安的是,那“银色瘟疫”——活体金属的污染前沿,距离他们藏身的“望海山”海底峰群,已不足二十公里!并且观测到小股的、被轻度侵蚀的畸变体海嗣在附近游弋。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危急。”纳莫里斯祭司看着翻译过来的数据,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四十天……还要穿越六百公里充满未知危险的海域,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们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我们对抗‘肃正协议’,甚至理解这个末世的关键。”小瑶指着信息中关于“核心数据库”和“加密科技蓝图”的部分,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而且,那是一百多条活生生的人命。”

林风站在潮汐殿堂的观察窗前,望着外面波光粼粼却暗藏杀机的海面,沉默不语。他手指无意识地在窗框上敲击着,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救援,意味着要抽调珍珠湾本就有限的防御力量,动用宝贵的远程运输工具,穿越一片已知有海嗣、畸变体、活体金属污染,甚至可能还有“肃正协议”水下单位活动的危险海域。成功率渺茫,一旦失败,不仅救援队可能全军覆没,还会严重削弱珍珠湾的防御,甚至可能暴露基地的位置。

不救,固然稳妥,但意味着坐视一百多名同胞和可能至关重要的文明火种湮灭于深海。这不仅违背了“曙光”建立的初衷,也可能在未来,当面对更强大的敌人时,因为缺少关键知识和技术而付出更惨痛的代价。道德上的负罪感,同样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殿堂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凌抱着手臂,眉头紧锁;“山魈”难得地安静下来,只是不断擦拭着他那挺新到的重型弩炮;“夜枭”如同石雕般站在角落,眼神锐利,不知在想什么。

“首领,”最终,凌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认为,应该救。”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凌走到海图前,指着那条从珍珠湾蜿蜒指向东南方向的虚拟航线:“风险固然巨大,但并非没有机会。首先,我们并非毫无准备。信标塔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的预警和有限的远程支援。新装备提升了我们的水下作战能力。其次,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她看向纳莫里斯祭司:“深澜之子熟悉海洋,他们的‘深潜贝舟’在隐蔽性和对复杂水文的适应性上,优于我们的运输艇。如果能有熟悉远海水情的向导和战士同行,将极大增加成功率。”

纳莫里斯祭司沉吟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深澜之子,从不抛弃在危难中向我们伸出援手的盟友。我会亲自挑选最勇敢的战士和最熟悉东南航路的向导,与你们同行。并且,我们可以提供一批特制的‘潮汐干粮’和‘深水治疗药剂’,应该能派上用场。”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凌感激地看了纳莫里斯一眼,继续分析:“第三,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一次将所有力量投送过去。可以组织一支精干的快速救援先遣队,携带关键的能源核心和维生物资,优先稳定‘观星者号’的局势。只要他们的防御系统和维生系统能恢复基本运转,就能为我们后续更大规模的援助行动赢得时间。”

“最后,”凌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风身上,“这不仅仅是一次救援,更是一次战略侦察。我们需要了解远海的情况,需要确认‘活体金属’的威胁等级和扩散模式。这次行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将为我们带回无比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凌的分析条理清晰,既正视了困难,也指出了可行的路径和潜在的巨大收益。她的话让原本有些悲观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