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师仁握紧了陌刀,玄甲上的冰碴在热气里融化成水,顺着甲片的纹路流淌。远处联军的呼号声越来越近,带着刀枪碰撞的锐响,王玄策拿起那把凝着血字的横刀,刀身在雪光中映出他坚毅的面容,刃口的寒光里仿佛已能看见天竺王都的轮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蒋校尉。”王玄策的声音在作坊里回荡,混着炉膛的噼啪声与外面的风雪声,“传令下去,让联军饱食休整,等待开春,拔营。”
第三节: 血淬真形
逻些城的雪下得更紧了,铁匠坊的烟囱被冻得发黑,吐出的烟没升多高就被寒风撕成碎絮。王玄策站在刀堆前,左手缠着的麻布已被脓血浸透,那是上次突袭天竺营寨时被流矢击穿的伤口,至今未愈。三十把新刀在青石台上排成三列,刀身凝着层薄霜,昨夜天竺俘虏血凝成的字已渗入钢铁,变成暗褐色的纹路,像沉睡的龙。
王正使,军医说您的伤口该换药了。蒋师仁提着药箱进来,玄甲上的积雪在门槛处融成水洼,他刚清点完联军的粮草,皮靴底还沾着吐蕃营地的羊粪,方才探马回报,天竺援军正往北部山口移动,看旗号像是阿罗那顺的残部。他将药箱放在炉边,打开时里面的草药在热气里舒展,散出清苦的气息。
王玄策没看药箱,反而解开了左手的麻布。伤口周围的皮肉冻得发紫,溃烂处凝着暗红的脓血,在寒风里微微颤抖。他俯身将手掌按在最前排的刀堆上,脓血顺着指缝渗入刀身的纹路,那些原本平直的锻纹突然活了过来,像毛细血管般蔓延开,在三十把刀的表面连成细密的网。
的声轻响,刀身上竟浮现出淡红色的脉络,渐渐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那是河西战场的地图,祁连山的走向在刀纹里蜿蜒,张掖河的支流像银线般穿插其间,连当年唐军屯兵的烽燧都清晰可辨。蒋师仁凑近细看,发现最西端的玉门关位置,正对着王玄策掌心的伤口,暗红的血珠在那里凝而不落。
这是...蒋师仁的呼吸顿了顿,他想起自己少年时随父戍守河西,那些熟悉的关隘在刀身上跳动,仿佛能听见当年城头的号角,为何会显河西地图?
王玄策收回手,重新裹上麻布,血渍在粗布上晕开个不规则的圆。这些刀里掺了天竺王庭的仪仗金铁,那些金铁本是前朝从河西掠去的贡品。他用火箸敲了敲炉膛,火星溅在刀堆上,地图的纹路竟更清晰了,器物记着旧主,就像人记着故土。
蒋师仁突然抽出陌刀,刀鞘划过地面的冰碴,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用刀尖挑起最顶上那把血淬之刃,刚离地半尺,新刀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刀身竟地暴长三尺,原本三尺的横刀瞬间变成丈余长的斩马刀,刃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将作坊的阴影都劈成两半。
更奇异的是,刀身的寒光里映出了雪山的虚影——不是逻些城周围的山峦,而是天竺境内的喜马拉雅支脉,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山谷间,竟有暗红的线条在流动。蒋师仁转动手腕,刀光里的影像随之移动,露出山背面隐藏的矿脉,赤红色的铁矿像巨龙的筋骨,在岩层下蜿蜒数十里。
是铁矿脉!蒋师仁的声音带着惊颤,他曾在兵部看过西域舆图,从没人标注过此处有矿藏,有了这矿,联军的兵器就不愁补给了。
王玄策从炉膛边拾起个瓦罐,里面盛着研磨成粉的铜佛残核,金粉在罐底闪着细碎的光。他将金粉撒向刀身,那些粉末刚触到刃光,就化作金雾裹住了矿脉图。此时作坊的地面突然震颤起来,墙角的砖石簌簌作响,露出底下的岩石层。随着声沉闷的裂响,岩石竟自己剥落,露出个丈许见方的地窖,里面整齐码着数十个青铜模具——都是唐军制式的横刀模具,表面蒙着层薄灰,却掩不住精美的纹饰。
蒋师仁伸手取出最上面的模具,翻转时发现内壁刻着细小的字迹,是女子特有的簪花小楷,笔锋娟秀却藏着英气:刀改三寸,可破象甲。他猛地抬头看向王玄策,眼底的震惊压过了寒意:是文成公主的笔迹!
王玄策抚过那些字迹,指尖能摸到刻痕里的岁月。当年公主入藏,带来的不仅是蚕种与经书。他想起长安城里关于公主的传说,说她精通算学与军械,曾改良过吐蕃的弓矢,天竺战象的甲胄厚三寸,寻常横刀难以穿透,改长三寸恰好能破甲。
话音未落,作坊外突然传来震耳的象吼,沉闷的轰鸣让房梁上的积雪簌簌坠落。蒋师仁掀开门帘,寒风裹挟着雪片灌进来,带来片奇异的景象——三百头战象正从校场走来,象牙上的铜铃在风雪里摇晃,每头象背上的天竺士兵都在解甲,青铜甲胄被抛在雪地里,渐渐堆成三层高的祭坛形状,甲片的寒光在雪地里泛着诡异的红。
是前些天俘获的战象。王玄策站在门内,狐裘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看来它们也知道,该换主人了。他望着那些堆叠的铜甲,突然想起鸿胪寺密令上的以敌刃,铸杀器,原来不止兵器,连敌人的战象也要为己所用。
蒋师仁握紧了手里的模具,青铜的凉意从掌心蔓延到心口。远处联军的欢呼声响起来,吐蕃骑兵的呼哨与泥婆罗步兵的呐喊混在一起,盖过了象吼。王玄策转身走向刀堆,将那把暴长的斩马刀提在手里,刀身的寒光映出他带伤的左手,伤口的脓血滴在雪地上,竟与远处祭坛的铜甲遥相呼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蒋校尉。王玄策的声音在风雪里格外清晰,让铁匠们按公主的法子改刀,今夜就用那些铜甲熔了做淬火的铅水。他指了指窗外的战象,再让吐蕃驯象师好生照看,明春拔营时,这些大家伙该派上用场了。
蒋师仁躬身应诺,转身时玄甲上的冰碴坠落,在地上碎成细小的星。作坊里的炉火越烧越旺,映着满地的刀光与金粉,那些横刀模具在角落里闪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 decades前那位公主的远见。风雪还在继续,却掩不住空气中越来越浓的战意,像即将出鞘的利刃,在逻些城的冬日里蓄势待发。
第四节 :甲祭新刃
逻些城的雪终于小了些,铅灰色云层裂开道细缝,漏下的天光落在铜甲祭坛上,让那些堆叠的青铜甲胄泛着冷硬的光。王玄策站在祭坛前,狐裘下摆扫过结冰的地面,发出细碎的摩擦声。他手里握着那把按文成公主遗法改制的横刀,刀身比寻常横刀长出三寸,刃口凝着层薄霜,昨夜用天竺铜甲熔成的铅水淬火时,在刀脊上留下细密的云纹,像极了长安兵器坊的官造印记。
“王正使,三百头战象已驯化完毕。”蒋师仁从驯象营回来,玄甲上沾着象鼻喷出的水汽,在寒风里凝成细冰,“吐蕃驯象师说,这些家伙通人性,见了新刃怕是会躁动。”他目光扫过祭坛,那些青铜甲胄堆得极规整,底层是象足护板,中层是躯干甲,顶层叠着镶金的象首护面,远远望去像座缩小的佛塔,只是塔尖的寒光里裹着血腥味。
王玄策没说话,抬手将横刀掷向祭坛。刀身在空中划过道弧线,玄色刀鞘脱落的瞬间,刃口突然爆发出亮银色的光,穿透飘落的雪片直刺而下。只听“噗嗤”声闷响,刀尖竟连穿七层象甲——那是天竺最坚固的象躯主甲,每层都厚逾寸许,此刻却像纸糊般被洞穿。奇异的是,刀尖在刺穿最后层甲胄后突然悬停,离祭坛底层的冻土仅寸许,刀身震颤着发出轻鸣,仿佛在丈量某种界限。
“好刀!”蒋师仁忍不住低呼,他曾在安西都护府见过波斯进贡的斩马刀,也未必有这般穿透力。话音未落,悬停的横刀突然分解,刀身化作三百道银线,在空中散开又重组,竟变成三百把轻薄的弯刃,形制与最初缴获的天竺弯刀相似,却在弧度处多了道反折的刃口。
那些弯刃像有眼睛般,精准地飞向战象群。每头战象刚要扬鼻嘶吼,弯刃已“咔”地嵌入护甲缝隙——有的卡在象颈与躯干的连接部,有的藏在象耳后方的软甲处,还有的斜插在象足护板的铰链间,三百道银线与三百头战象的青铜甲胄融为一体,远望去竟像是给战象披了层流动的光甲。
“这是...”蒋师仁看得目瞪口呆,玄甲下的脊背微微发寒,“刀能自己寻着甲胄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