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的寂静与外界的任何一种安静都截然不同。那不是旷野里风吹草动的空寂,也不是深夜房间里的静谧,而是被数米厚的深灰色岩壁层层裹缚、被穹顶之上无尽黑暗彻底吞噬后,慢慢凝成的一种近乎实质的凝滞感。站在其中,连呼吸都像是要冲破一层无形的粘稠屏障,每一次吸气,都能尝到空气里混杂的潮湿土腥、锈蚀金属与淡淡机油的味道,这些气息缠绕在一起,成了末世矿坑独有的“味道标签”。
发电机的嗡鸣从“漫游者号”的方向传来,低沉而持续,是这片死寂世界里唯一恒定的背景音。它像一颗跳动的心脏,维持着车厢内微弱的电力与生机,却也时刻提醒着他们——能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直到今天,另一组声音打破了这单调的循环:短促、尖锐,带着撕裂空气的凌厉感的破空声,紧随其后的,是弩箭撞上岩壁时清脆的“当啷”声,这声音在矿洞深处反弹、回荡,最后慢慢消散在黑暗里,为这压抑的空间添了几分冷硬的生机。
林凡站在距离“漫游者号”约三十米外的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这里像是矿坑废弃已久的临时堆放点,地面上散落着不少巴掌大的碎石子,脚踩上去,能清晰感受到石子在鞋底下方轻微滚动的触感。周遭杂乱地堆着几堆锈迹斑斑的矿车零件——有的是扭曲变形的铁质车架,表面的红锈已经厚得能刮下碎屑;有的是断裂的木质枕木,木头早已失去原本的棕黄色,变得发黑发脆,用手一碰,就能落下细碎的木屑;还有几个被遗弃的铁皮桶,桶身布满孔洞,里面积着浑浊的雨水,偶尔能听到水滴从桶沿滴落的“滴答”声。这些废弃物件随意散落,恰好构成了一处天然的、带着粗粝工业感的靶场。
他手中紧握着那把黑色的复合弩,弩身由高强度碳纤维与金属部件拼接而成,表面光滑却带着冰冷的质感,即便隔着一层薄薄的战术手套,那股凉意也能清晰地渗到指尖。弩臂呈优雅的弧形,上面刻着细密的防滑纹路,握在手里格外稳当;弓弦是特制的高强度纤维绳,泛着淡淡的光泽,此刻处于松弛状态,却依旧能让人想象到它被拉满时蕴藏的惊人力量。
这不是他第一次接触远程武器。早年在城市里参加过的真人CS游戏、偶尔去户外射击场体验过的气枪射击,还残留着一些模糊的记忆。但那些体验,更多是带着休闲与娱乐的性质——CS场上的“子弹”是无害的彩弹,射击场的靶子是固定不动的纸质模型,扣动扳机时,心里没有丝毫负担。可手中这把复合弩,却是为杀戮而生的精密器械,它的每一个部件、每一寸设计,都是为了让箭头能更精准、更狠厉地穿透目标。它的重量,比记忆里的气枪沉了至少三倍;扳机那冰冷的触感背后,是能轻易夺走生命的威慑力,这份心理压力,与之前所有的“玩闹”都截然不同。
林凡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试图压下脑海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记忆碎片。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底的一丝恍惚已被冷冽的专注取代。在这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末世,每一次扳机的扣动,都可能关乎自己或同伴的生死,容不得半分儿戏,更不能被无关的情绪干扰。
“静音。”
这是艾莉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发电机的轰鸣是维持生存的必要代价,他们无法避免,但任何可以人为控制、能够避免的声响,都必须被严格消除。矿坑深处藏着未知的危险,可能是游荡的变异生物,也可能是其他心怀叵测的幸存者,一丝多余的声音,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林凡的脚步放得极轻,像猫一样蹑足而行。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地面上那些可能发出声响的碎石堆,每一步都踩在相对平整的地面或松软的泥土上,尽量不让鞋底与石子产生摩擦。举起弩时,他的动作平稳而缓慢,手臂带动弩身缓缓上扬,目光同时留意着弩身与手臂的角度,避免弩臂与身上的战术背心发生碰撞,杜绝任何一丝金属摩擦的“咔嗒”声。甚至连呼吸,他都刻意调整成了悠长而轻微的浅息,吸气时缓慢而均匀,呼气时轻柔而绵长,让气息尽可能平稳,不影响持弩的稳定性,也不发出过重的呼吸声。
瞄准。
目标是二十米外一个侧卧在地面的矿车车轮。那车轮直径约有一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铁锈,轮辐间还卡着不少碎石与泥土。艾莉之前用白灰在车轮中心画了一个粗糙的圆心,直径大约十厘米,白色的灰粉在深褐色的铁锈衬托下,显得格外显眼,却也因为矿坑内昏暗的光线,带着几分模糊的朦胧感。
林凡右眼微眯,左眼轻轻闭上,将视线完全集中在光学瞄准镜上。瞄准镜的镜片泛着淡淡的蓝紫色光泽,十字线清晰地浮在视野中央。他缓慢调整着弩身的角度,让十字线的中心死死锁定那抹模糊的白色圆心。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在微微颤抖,肌肉纤维像是在不断收缩、拉扯,传来一阵阵细微的酸胀感。但他咬着牙,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硬生生维持着持弩的姿势,让弩身始终保持稳定,只有瞄准镜里的十字线,会随着他胸腔的起伏与心脏的跳动,产生极其轻微的晃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击发。
没有丝毫犹豫。林凡的指尖轻轻搭在扳机上,触感冰凉而坚硬。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指尖,平稳地向后施加压力。扳机的行程比他想象中要长,指尖一点点向后移动,直到触及一个细微的“临界点”——
“噌——!”
弓弦瞬间释放,发出一声沉闷而充满力量的“内爆声”,那声音不像枪声那般刺耳,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爆发力。弩箭如同离弦的流星,在视野中只留下一道模糊的黑影,瞬间便消失在空气中。几乎在同一时间,“当”的一声清脆响从远处传来,弩箭精准地撞上了矿车车轮的钢圈,声音在空旷的矿坑中反弹、扩散,形成短暂而清晰的回音,最后慢慢消散在黑暗里。
林凡没有立刻放下弩去看射击结果,而是迅速按照之前参与过的民兵训练时教官的指令,本能地执行下一步动作——快速装填。这是在实战中保命的关键技能,必须形成肌肉记忆,容不得半分迟疑。
他猛地弯下腰,将弩身前的金属脚蹬踩在脚下,脚底板紧紧抵住脚蹬,然后借助全身的重量和腿部肌肉的力量,死死向下压。复合弩的弓弦拉力极大,即便有滑轮省力,依旧需要耗费不小的力气。林凡的手臂青筋微微凸起,咬着牙,身体微微向后倾斜,感受着弓弦一点点被拉开,直到听到“咔嗒”一声轻响——弓弦成功挂回了击发卡榫上。整个过程耗时大约五秒,他的手臂已经开始发酸,动作还远谈不上流畅,甚至能感觉到肩膀处的肌肉传来一阵紧绷的酸痛感。
完成上弦后,他迅速直起身,从腰侧的黑色箭袋里抽出一支新的弩箭。箭袋是帆布材质,里面垫着柔软的绒布,能有效避免箭支之间相互碰撞发出声响。他取出的这支箭是原装的碳纤维箭,箭杆纤细而坚硬,表面泛着哑光的黑色光泽;箭头是三棱破甲锥,银灰色的金属表面锋利无比,顶端带着细微的倒刺;箭尾则是橙色的塑料材质,上面有卡槽,能精准地卡在弓弦上。林凡捏着箭杆中部,动作熟练地将箭尾卡入弓弦,然后将箭身搭在弩身的箭槽里,轻轻向前推送,直到箭尾与弓弦完全贴合。做完这一切,他才再次举起弩,保持着瞄准的姿势,等待着下一次射击的时机。
直到这时,他才缓缓放下弩,抬眼望向远处的靶子。二十米的距离不算远,但在矿坑昏暗的光线下,依旧看得有些模糊。他眯起眼睛,仔细辨认着——弩箭深深钉入了车轮的钢圈上,箭杆与钢圈呈垂直状态,箭尾微微晃动。但位置并不理想,距离那个白灰画的圆心,大约偏了一掌宽的距离,落在了圆心的右下方。
“偏右下。”艾莉的声音从身后不远处传来,平静而清晰。林凡回头望去,只见她坐在一个倒扣的木箱上,木箱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她却毫不在意。艾莉的面前摊开着一块深色的帆布,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工具——小锉刀、尖嘴钳、锤子、钢尺,还有几片切割好的薄铁皮和几根细铁丝。她正低着头,专注地用一把小巧的锉刀打磨着一片薄铁皮,指尖灵活地控制着锉刀的角度,铁皮表面的铁锈被一点点磨掉,露出里面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她并没有一直盯着林凡射击,却显然时刻分神注意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次射击,连细微的偏差都能精准捕捉。
“力度足够,但扣动扳机的瞬间,你的肩部肌肉有点紧张,带动了弩身。”艾莉继续说道,语气里没有丝毫责备,更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锉刀,拿起旁边的尖嘴钳,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铁皮的形状,试图将它卷成一个锥形的箭头。
林凡吐出口浊气,点了点头,心里暗自记下这个问题。他自己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刚才扣扳机的瞬间,肩膀处的肌肉不自觉地绷紧了一下,正是这个细微的动作,让弩身产生了一丝偏移,最终导致箭支射偏。这不是因为后坐力——复合弩的后坐力远小于枪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是源于精神的高度紧绷,以及……某些他不愿去深究的、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碎片。
他迈开脚步,朝着靶子的方向走去。脚下的碎石子被踩得“咯吱”作响,在寂静的矿坑里显得格外清晰。走到矿车车轮旁,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那支钉在钢圈上的弩箭。三棱破甲锥深深嵌入了坚硬的钢铁里,只露出一小截箭杆,箭尾还在微微晃动。他伸出手,握住箭杆,试图将它拔出来。但箭头的倒刺牢牢勾住了钢铁,他用了不小的力气,才感觉到箭身微微松动。“噗”的一声轻响,弩箭被拔了出来,同时还带出了一些细小的铁屑。拔出的瞬间,发出了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那声音尖锐而刺耳,让林凡的耳膜都微微发麻。
他仔细检查了一下箭支——碳纤维箭杆完好无损,表面没有任何划痕或弯曲的痕迹,依旧保持着笔直的状态,可以重复使用。但这样的原装弩箭,他们的库存已经不多了。那次紧急搜集气象站,也只找到二十一支。每一支箭都像是珍贵的弹药,用一支就少一支,容不得半点浪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省着点用,练习用这些。”艾莉的声音再次传来,她依旧低着头,手里的活计没有停下,只是用脚尖轻轻踢了踢旁边一个半旧的小木箱。那木箱大约有鞋盒大小,表面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的木质纹理,上面还贴着一张模糊的标签,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林凡走过去,弯腰打开木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七八支看起来粗糙得多的箭矢,与他手中的碳纤维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箭的箭杆是用相对笔直坚韧的灌木枝条打磨而成的,表面不算光滑,还能看到一些细微的木纹和打磨的痕迹,颜色是深褐色的,带着自然的木质光泽。箭头则更加简陋,是用打磨过的厚铁皮甚至是从罐头盒上剪下的马口铁,仔细卷成锥形后,再用细铁丝死死捆扎在箭杆前端。铁丝缠绕得很紧密,在箭杆上形成了一道道螺旋状的痕迹,确保箭头不会脱落。箭尾的尾羽则是用不知从哪里收集到的羽毛制成的,颜色混杂着灰白与褐色,修剪得不算整齐,边缘还有些毛躁,但勉强能起到稳定箭身的作用。
“这是我用搜索来的边角料做的手工箭。”艾莉头也没抬地解释道,手里的锉刀再次落在铁皮上,发出“沙沙”的摩擦声,“精度、威力和耐用性都比不上原装的碳纤维箭,但用于日常训练和对付一些弱小的生物,勉强够用。”她的脚边已经散落了几片失败品——有的是卷得变形的铁皮,有的是断裂的木杆,还有一些切割时留下的金属碎屑,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弱的光泽。
“谢了。”林凡拿起一支手工箭,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手感明显比碳纤维箭轻了不少,重量大约只有原装箭的三分之二,而且平衡性也差一些,用手轻轻一转,箭身晃动得比较明显。
“精度会差很多,有效射程估计不到十五米。”艾莉一边说着,一边用钢尺测量着铁皮的尺寸,眼神专注而认真,“凑合用吧,练练手感也好。等之后找到更多材料,再做几支质量好点的。”她手中的小锉刀在铁皮边缘轻轻滑动,将锋利的边缘打磨得稍微圆润一些,避免使用时划伤手。
林凡点了点头,拿着手工箭回到了之前的射击位置。他深吸一口气,再次举起弩,将手工箭搭入箭槽,目光重新锁定远处的白灰圆心。这一次,他刻意放松了肩膀,试图调整自己的姿势,避免重蹈覆辙。
“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