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大规模崩解,但找不到病原体!”
“光谱分析……成分异常!病株体内几种微量元素的比值完全失衡,尤其是……这种未知的有机化合物残留!”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指着屏幕上一条异常波峰喊道。
“是毒素?还是代谢产物?”陈浩凑过去,死死盯着那条曲线,“分离它!尝试分析结构!另外,对比健康土壤和病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差异!”
与此同时,在情报中心深处,陈雪仿佛化身信息海洋中的猎手。巨大的屏幕上同时打开着数十个窗口:古老的《齐民要术》电子版、近代植物病理学巨着、全球农业数据库的离线备份、末世后无线电里截获的只言片语、甚至一些被当做无用信息归档的、关于特定区域植物疯长或异常死亡的模糊报告……
数据浩如烟海,且大多无用。陈雪运用她强大的信息筛选和关联能力,构建了数个分析模型。她注意到,在几份战前关于极端环境(如核辐射、化学污染)下植物变异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过类似“内源性系统崩溃”的描述,但诱因和机理均不明确。
“关键词:非病原性枯萎、内源崩溃、微量元素失衡、未知有机化合物……”她喃喃自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试图将这些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田间的枯黄仍在蔓延。恐慌的情绪开始在新定居点滋生。
第三天傍晚,陈雪几乎要绝望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一份被标记为“低关联度”的文件——那是一本扫描版的地方志,记录某个偏远山村在数百年前曾爆发过一种“鬼掐苗”的怪病,描述的症状与眼前的枯萎病有五六分相似。据载,当时是一位游方郎中,用一种生长在阴湿墓穴旁的、名为“腐骨草”的罕见毒草,以毒攻毒,熬制药液喷洒,竟遏制了病情。
小主,
“腐骨草……”陈雪立刻在全域数据库和植物图鉴中搜索。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具有极强生物毒性的植物,能破坏细胞膜结构,末世前就已极为罕见。但有一条不起眼的附注引起了她的注意:有研究表明,腐骨草的毒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与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失去毒性。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她脑中形成。
她立刻接通了陈浩的通讯:“浩子!查一下病株和病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铬、砷、铅这些!还有,对比一下我们使用的肥料成分清单!”
陈浩那边立刻行动。很快,结果传来,令人震惊:病田土壤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显着高于健康土壤,而他们使用的、由堡垒统一生产的有机肥中,恰好含有微量的这些元素,原本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是肥料?!”陈浩失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