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赤龙”的升级

1. “胜利下的冷静”——战后复盘与反思

最高层定调:在一次秘密的高级别军事科技会议上,氛围严肃。最高领导人强调:“‘赤龙’的胜利,带有一定的侥幸和巨大的代价。我们击沉了‘秃鹫’,但自身也遍体鳞伤。绝不能因为一次战术胜利就产生战略误判。美国的反扑必将更加猛烈,我们的升级步伐必须更快、更稳。”

数据驱动的剖析:成立由顶尖工程师、战术专家和一线幸存官兵组成的“战后评估委员会”。他们逐帧分析“赤龙号”中弹的传感器记录,剖析护盾过载的临界点,评估武器系统的效率比,甚至研究舱内伤亡与损管效率的关系。结论尖锐:在能源管理、信息抗干扰、持续作战能力和损管系统方面仍有明显短板。

理念转变:从追求单一平台的“强大”,转向构建“体系化、分布式、高韧性” 的空天作战网络。“赤龙”的升级是其中关键一环,但并非全部。

2. “涅盘计划”——“赤龙号”的深度改造

升级计划代号“涅盘”,旨在使“赤龙号”脱胎换骨。

动力核心跃升:更换为第二代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烛龙之心”,能量输出提升50%,运行稳定性更高,为后续所有升级奠定基础。

护盾系统进化:

多层异构护盾:在原有等离子护盾内侧,增加一层“引力偏转场”(初步实用化),专门用于偏转高速动能弹丸和粒子束攻击。

自适应频率调节:护盾能更快地分析来袭能量武器的频率并进行针对性调整,有效对抗“复仇者号”可能搭载的智能弹药频率探测。

武器系统升级:

主炮强化:粒子束炮升级为“循环加速粒子炮”,射程和穿透力显着增强,发射速率提升。

点防御革新:加装“智能破片拦截系统”,发射可控爆炸的破片云,在近距离有效摧毁来袭的导弹和无人机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