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裳国际大厦出来,市中心的喧嚣和热浪扑面而来。陈默手里那个普通的牛皮纸文件袋,此刻却重如山岳。
他没有立刻回青石镇,而是在路边找了个小馆子,点了一碗面,慢慢地吃着。
秦雪给的证据,分量很足。有当年那个学生的录音忏悔,有私家侦探查到的马德才与一些工程老板的资金往来记录,甚至还有几张模糊的、马德才出入高档会所的照片。
这些东西,如果一股脑地交给纪委,足以让马德才喝一壶。
但陈默知道,这还不够。
录音里的学生是收了秦雪的钱才开口的,其证词的公信力在法庭上会被大打折扣。资金往来可以被解释成正常的借贷。至于照片,马德才大可以辩称是正常的应酬。
这些证据,就像一堆湿柴,能冒烟,能呛人,但不足以燃起能将马德-才彻底烧成灰烬的熊熊大火。除非,有一颗火星。一颗来自十年前,纯粹、干净、无可辩驳的火星。
一个与双方都没有利益瓜葛的,第三方的目击证人。
陈默的脑海里,那份尘封的档案再次浮现。他像过电影一样,将卷宗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重新审视了一遍。
老师们?不行。当年马德才一手遮天,但凡有点眼力见的,都不会出来说话。说了的,恐怕也早就被处理了。
学生们?更不行。年纪太小,记忆模糊,而且容易被影响和操控。
陈默的思绪,最终定格在了档案附件里,那张校园平面图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传达室。
对,门卫。
一个学校的门卫,尤其是老门卫,就像是长在学校门口的一棵老树,见证了无数人来人往,听到了无数风言风语。他们身处事件的边缘,却又拥有最独特的观察视角。
如果当年有人看到了什么,那个人,极有可能就是传达室里的老门卫。
面吃完了,计划也清晰了。陈默付了钱,坐上了返回青石镇的班车。
青石镇中学,还是老样子,只是比十年前更破败了些。红砖教学楼的墙皮剥落得更厉害,露出一块块灰色的内里,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操场边的篮球架,篮网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光秃秃的铁圈,在风中发出轻微的呜咽。
唯一的变化,是校门口新建了一个气派的保安亭,里面坐着一个穿着蓝色保安服的年轻人,正低头玩着手机。
陈默走上前,递了根烟。
“师傅,打听个事儿。”
“说。”年轻人头也没抬。
“我想找找十年前在这儿看大门的老大爷,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十年前?”年轻人终于抬起头,一脸莫名其妙,“大哥,我来这才两年。十年前的事我上哪儿知道去?你找他干啥?”
“有点私事,以前受过他老人家照顾。”陈默笑着说。
“哦……那你得去问问学校的老人了。”年轻人指了指教学楼,“总务处的黄主任,在学校干了快三十年了,他肯定知道。”
陈默道了声谢,熟门熟路地走向了教学楼。
总务处的黄主任是个快退休的老头,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听了陈-默的来意,他想了半天,才一拍大腿。
“哦!你说的是老钱头吧?钱卫国!他早些年就退休了,身子骨还行,就是耳朵有点背。好像是跟他儿子住,就在镇东头的老家属院那边。”
黄主任热情地给陈默画了张简易的地图。
老家属院是镇上最早的一批楼房,红砖墙,水泥地,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散发着一股潮湿和陈旧混合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