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古代读书人,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这个朝代没有发明造纸

叶中潇听了他的话,也就没有多想,

“是的,我们潇麓学院不收女学生,包括整个炎朝各地的学院与私塾也不招收。”

“依本朝的科举制度,凡是女性、商人、罪人后代等,都没有资格参考。”

“虽然书院和私塾不收女学生,但可以在家教学,请先生教,或家里有识文断字的前辈对她们进行教导。”

原来如此!

张枫楚点点头,也算是明白了炎朝关于科举的一些法律法规。

“那先生,像科举有年龄限制吗?”

叶中潇摇摇头,“这个并没有,下至七八岁孩童,上至八九十岁,都可以。”

关于科考年龄,古代确实放的宽。

这一点,张枫楚是了解的。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叫范进。

“范进中举”的故事,讲的是他二十岁开始去科考,这一考,就考了三十五年。

考了二十几次,连个秀才也没有考到,而此时的范进,已经五十多岁。

胡屠夫骂他“现世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又遭街坊邻居闲言碎语。

好在在他五十四岁的时候,终于考中秀才,同年又中举。

三十五年的时光,当他的梦想成为现实时,他因高兴过度而疯癫起来,好在被他岳父打醒,同时他也摆脱了窝浪费的头衔,有了新的人生。

虽然范进只是一个虚拟人物,但也是根据古代读书人科考艰辛之路的一种写照。

如戴着镣铐跳芭蕾?。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因为范进的坚持到底,最后终于“金榜题名”了。

从此逆袭,完成了他的梦想。

但在这历史长河之中,又有多少像范进这样相似境遇之人,一生碌碌无为,“埋骨于历史长河之中”而未被载入史册,无人知晓。

古代科考以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八股文枷锁?,治国等等为考题。

“枫楚,你不是说识文断字吗?”

突然,叶中潇开口问道。

张枫楚点点头,不知道他突然问起这个干什么。

“跟我来?”

叶中潇也没多解释,就向一边的走廊里而去。

“大龙,你们就在这里坐着。”

“好的张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