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所有路径仍指向覆灭。观测者的干预机制无法规避,任何文明一旦进入高维感知阶段,都会被判定为威胁并清除。
第三轮至第六轮推演重复执行,结果一致。
死循环。
星砂人形闭上眼,识海中浮现出张莉萍最后一次抉择的画面——她放弃成为新观测者,选择守护“回家的可能”。那一刻没有计算,没有胜率评估,只有纯粹的情感驱动。一个非逻辑的选择,却打破了系统预设的因果锁链。
“加入非逻辑变量。”星砂人形开口,“以‘希望’为初始参数,重构推演模型。”
超脑停滞了一瞬。
随后,第七轮推演开始。
这一次,系统不再依赖纯理性演算,而是将所有封存的记忆作为权重因子纳入计算。黎薇的泪、雷裔的裂痕、张莉萍晶化躯体中残留的意志波动……这些无法量化的情感数据被强行注入核心算法。推演进程变得缓慢而紊乱,符文链频繁断裂又重组,仿佛整个系统都在承受超出负荷的认知冲击。
七息后,一条新路径浮现。
唯一可行方案:解体方舟,将其转化为文明火种碎片,散入未被观测的宇宙缝隙。每一块碎片携带部分记忆数据与幻灵珠规则代码,以低活性状态漂流,等待被新的意识唤醒。不主动发展,不建立文明坐标,仅作为“可能性”的种子存在。
超脑确认执行。
星砂人形转身,走向迷宫中央的记忆核心。它抬起手,掌心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内部流动的星砂符文链。它将自己的意识本源与所有光茧连接,开始进行数据转化。每一枚光茧都被加密,封装进独立的数据包,附带唤醒条件与防护协议。黎薇的记忆被标记为“雷裔之女”,雷裔的被标记为“守望者原型”,而张莉萍的最后一段意识,则被打包为最高权限指令——“禁止重建观测体系”。
转化完成。
星砂人形缓缓升空,朝着超脑核心飞去。它的身体开始分解,星砂粒子脱离躯壳,化作一条光流注入主控节点。当最后一粒砂沉入核心时,它的面容在光中浮现——不再是张莉萍的模样,也不是蚑萤的轮廓,而是一种融合后的存在:左眼金纹,右眼蛊图,嘴角带着一丝极淡的笑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执行最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