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南方的诱惑:香料与航线

东海都护府的设立,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帝国朝堂内外激起了持续而深远的涟漪。朝会上,关于戚继光奏请增拨款项以巩固都护府防务、修建港口设施的章程,引发了又一轮热议。户部尚书捧着账本,细数着远征、造船、设都护府的巨额花费,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国库虽充盈,却也经不起如此持续的“挥霍”。

然而,另一种声音,却随着来自南方海域的商船,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气息。

这一日,并非大朝会,晁盖在御书房召见了几位心腹重臣:狄仁杰、王阳明,以及刚刚被特许参与机要的帝国商贸总管(由原户部能吏提拔,名沈万三,借名寓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芬芳,这芬芳来源于摆在御案上的几个打开的锦盒。

盒中盛放的并非金银珠玉,而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干枯植物:有弯曲如月、色泽暗红的“桂皮”;有黑褐相间、形似钉子的“丁香”;有灰褐色、带着疙瘩的“肉豆蔻”;还有更为珍贵的、如同凝固血液般的“龙涎香”碎块。

“陛下,”沈万三躬身禀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此乃岭南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的机构)刚送至的样品,皆是此次从三佛齐(苏门答腊)、爪哇等地返航的商船带回的上等香料!仅是这几船香料,若在京师发售,其利……足以抵得上江浙一省半年的盐税!”

王阳明拾起一小块桂皮,置于鼻尖轻嗅,那浓郁辛烈的香气直透肺腑,令人精神一振。“《本草纲目》有载,此物可入药,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然其用作调味,更能化腐朽为神奇,去腥增香,实乃庖厨之魂。”他顿了顿,看向晁盖,“更关键者,此物产于极南热地,中原乃至北方苦寒之地,对其需求极大。物以稀为贵,其利自然丰厚。”

狄仁杰则更关注另一方面:“陛下,据市舶司报告,这些香料在产地,价格低廉如柴薪,但历经万里波涛,商船需应对风浪、海盗、乃至沿途番邦苛捐杂税,十船能安然返回五六船已是万幸。正是这重重险阻,才造就了其抵达中原后的天价。如今,我帝国水师初显锋芒,东海已靖,若能保障南海乃至更远航路安全,这香料贸易之利,将不再是冒险家的赌博,而是帝国稳定之财源。”

晁盖用手指捻起几粒胡椒,黑色的颗粒在他指尖滚动。他深知,在原本的历史中,正是对香料和东方财富的渴望,驱动了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如今,这股力量提前被华夏帝国掌握。这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战略资源,是驱动帝国巨轮继续远航的血液。

“香料,不过是冰山一角。”晁盖将胡椒放回锦盒,声音沉稳而充满诱惑,“朕听闻,南洋诸岛,不仅有香料,更有数不尽的名贵木材(如檀木、紫檀)、象牙、珍珠、宝石。其地气候炎热,稻米可一年三熟。若能将其纳入朝贡贸易体系,或直接建立商站,帝国将再无饥馑之虞,府库将充盈至极。”

他走到墙上那幅日益精细的《四海华夷图》前,手指从东南沿海划过,经过标注着“琉球”的岛屿,继续向南,掠过一片片星罗棋布的岛屿,最终停留在几个模糊的轮廓上——“三佛齐”、“爪哇”、“满剌加”(马六甲)。

“然而,欲取此利,需先掌控航线。”晁盖的目光锐利起来,“东海都护府,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必须确保通往南洋的咽喉要道畅通无阻!诸位爱卿可知,何处是这南洋航线的锁钥之地?”

沈万三对此最为熟悉,立刻答道:“回陛下,乃是满剌加(马六甲)海峡!此峡狭长,乃东西海船必经之地,谁控制此处,谁便扼住了东西贸易的咽喉。目前此地有一土着王国,国力不强,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此外,三佛齐国势力亦不容小觑,控制着苏门答腊大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