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帝国的车轮——交通网与通讯网的复兴

黎明城东郊的建筑工地上,巨型起重机正将一段银灰色的“星钢”轨道吊装到路基上。工人们穿着印有“帝国基建”标志的工装,喊着号子,将轨道精准对接。龙武站在工地中央,手持战术平板,实时监控着施工进度:“轨道误差不超过2毫米,符合设计标准!”

“龙队!”通讯器里传来叶岚的声音,“‘晶能运输车’的原型机已完成测试,最高时速120公里,载重五十吨。明天就能交付基建部。”

龙武咧嘴一笑:“好!等轨道铺到西境,这些‘铁疙瘩’就能把西境的粮食、矿石运到主城,再把主城的工业品送过去——帝国的经济动脉,就要打通了。”

这一幕,是凌夜“交通复兴计划”的缩影。自聚变电站并网以来,帝国以“星钢”和“晶能技术”为核心,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与铁路:钢铁动脉的新生

在北方荒原,一支由“巨熊”伊万率领的工程队正穿越雪地。他们驾驶着改装后的“雪地履带车”,将“星钢”路基板一块块铺在冻土上。“这种钢材抗寒性是普通钢铁的三倍,就算零下四十度也不会开裂。”伊万拍了拍路基板,声音洪亮,“等这条‘北方大动脉’修通,西伯利亚的资源就能源源不断运到帝国。”

在中原腹地,基建部的技术员正调试“智能轨道系统”。秦婉站在控制台前,看着全息屏上的轨道地图:“轨道内置了‘万物解析’优化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负载、温度和异物。如果有变异兽闯入……”她按下按钮,一段轨道突然弹出电磁屏障,“就能瞬间拦截。”

“这比末世前的高铁还智能。”旁边的年轻技术员惊叹。

秦婉笑了笑:“因为我们用了‘诺亚’号的‘空间能量缓冲’技术。轨道的自我修复功能,能让它在受损后24小时内自动愈合。”

运输与飞行:物流效率的飞跃

西境的“镜湖港”,一艘银灰色的“晶能货轮”正缓缓靠岸。这艘长三百米的巨轮由“深潜者”号潜艇改装而来,动力核心是“黎明之心”的微型聚变反应堆,续航能力是传统货轮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