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谈判陷入僵局,各方代表愤然离席。无数次,深夜的非正式磋商不欢而散。压力巨大,苏玥的数据模型和理性分析有时也难以说服被情绪和利益主导的对手。凌烨更是感到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比面对司徒隐或远古巨兽时更加沉重——那些敌人是明确的,而眼前的,是纠缠不清的人心与利益。
转机发生在一场关于遗产公约的特别闭门会议上。玄戈再次强硬要求帝国主导权,星盟内部强硬派拍案而起,小殖民地代表纷纷表示退出谈判,会议眼看就要彻底破裂。
凌烨在一片混乱中,缓缓站起身。他没有提高声调,但一种奇异的宁静感随着他的目光扩散开来,仿佛运用了微弱的“弦歌共鸣”之力安抚众人情绪。
“我们聚集于此,是因为我们都害怕。”凌烨开口,语出惊人,“帝国害怕遗产力量被滥用,或落入更极端的势力之手;星盟害怕主权受损,重蹈覆辙;小文明害怕被忽视、被牺牲。我们的争吵,源于恐惧,而非勇气。”
他目光扫过全场:“但我们是否想过,继续这样争吵、对抗、甚至分裂下去,最终谁会受益?是那些潜伏在阴影中、渴望混乱的残余势力?是那些对我们虎视眈眈、尚未可知的宇宙威胁?还是我们每一个渴望和平与发展的普通民众?”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凌烨继续道,“一个可能效率低下、可能争吵不休,但至少能让所有声音都被听到、所有关切都被讨论的平台。不是一个超级政府,而是一个基于自愿原则的‘星际共同体’协调组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提出了一个修改后的、更为务实的构想:
——这个“星际共同体”不拥有强制力,其决议对成员无绝对约束力,更像是一个高级别的常设论坛和危机协调机制。
——设立代表大会,各成员无论大小,一票。同时设立安全理事会,由星盟、帝国及轮值的中小文明代表组成,负责处理紧急安全事务,重大决议需理事会多数通过且大会无重大反对。
——下设专门委员会,如边境争端调解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星际遗产伦理监督委员会等,由专业人才组成,提供建议和仲裁服务。
——关于星际遗产,成立独立的“星际遗产研究所”,其理事会由星盟、帝国、学术界及小文明代表按比例组成,共同制定研究规范,共享非敏感数据,其安全由凌烨的“特别行动队”负责,并向共同体大会汇报。
“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凌烨坦诚道,“它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能提供一个对话的框架,一个建立互信的起点,一个避免因误判而滑向冲突的防火墙。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成为朋友,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不再成为死敌。”
这番话语,剥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提出了一个看似退而求其次、却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它承认了各方差异和顾虑,不强求深度融合,而是寻求最低限度的合作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