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房之事,江奕辰并未急于一时。炼制血罡丹非同小可,不仅需要“微毫”掌控力,更需要对丹火、药性融合有更深的理解。他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正式开炉前,仍需做好万全准备。而这份准备,除了心法与掌控力,自然也包括护道之技——武学。
夜色再次笼罩无极宗,后山那片僻静的竹林,又成了江奕辰独自演武的场所。月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清冷的光辉,映照着他不断移动、挥拳的身影。
他所演练的,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绝学,而是真武宫乃至整个古武界几乎人尽皆知的——**基础拳法**与**基础步法**。
拳法,无非是冲、劈、撩、挂、砸等寥寥十余式。步法,也不过是进、退、闪、转、腾、挪等基本变化。任何一名初入武道的弟子,都需要经过漫长枯燥的练习,将这些基础烙印成本能。
然而,同样的基础武技,在不同的人手中施展出来,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寻常弟子演练,力求动作标准,架势沉稳,虎虎生风,看似虎虎有威,实则多是死板套路,拘泥于形。而此刻江奕辰的演练,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活”气。
他的动作并不快,甚至显得有些缓慢、凝重。每一拳打出,并非直来直往,而是在空中划出细微的弧线,手臂肌肉的颤动、关节的扭转、乃至呼吸的配合,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脚步移动间,看似简单的进退,却总能在方寸之间找到最省力、最平衡的那个点,身形如风中青竹,摇曳而不倒。
若是有医道高人在此,定会惊骇地发现,江奕辰的每一个动作,竟然都隐隐暗合着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经络流转的轨迹!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练武,而是将医理彻底融入了武技之中!
“拳经有云:‘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手指’。但如何发?如何主宰?如何行?”江奕辰心中默念,动作不停。他结合自身“气血如汞”的体悟和对细微经脉的探索,对这句最基础的拳理有了全新的理解。
寻常发力,多依赖主要肌肉群和几条主干经脉,力量刚猛却失之僵直,易发难收。而江奕辰此刻,却尝试在发力瞬间,调动更多细微经脉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