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悬浮于星云之心,如同一个无底深渊,贪婪地吞噬着从远方原恒星虹吸而来的磅礴能量。舰体表面的暗金流光以前所未有的亮度奔涌,不仅迅速填满了能量储备,更开始有盈余用于深层次的系统优化和结构强化。那场维度跃迁造成的细微损伤被快速修复,甚至一些原本设计上的冗余和低效环节也被“船魂”自主优化,整艘方舟朝着一种更加完美、更加高效的状态演进。
李维的意识沉浸在这能量充盈的快感中,但他始终保持着最高警惕。那如影随形的、来自“清道夫”的威胁感并未完全消失,只是被维度差异暂时阻隔,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感知到的模糊恶意。追踪信标如同卡在喉咙里的毒刺,必须尽快解决。
能量水平稳定在98%的峰值后,李维果断下令:【停止虹吸。优先处理信标问题。】
远程能量传输悄然终止。方舟“船魂”立刻将算力集中到那块被多重力场隔绝的远古碎片上。此刻能量充足,它不再试图小心翼翼地剥离,而是采取了更加激进和大胆的方案。
【方案:构建微型现实屏蔽场。将信标及其直接关联的信息单元从当前时空层面暂时‘切除’并隔离,再进行湮灭。】“船魂”提出构想。这需要极其精妙的时空操控和对信息本体的深刻理解,风险在于可能对碎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批准执行。】李维没有犹豫。不除掉信标,整个方舟和碎片都可能不保。
方舟核心能量涌动,在碎片周围构建起一个极其复杂、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力场。这个力场开始极其精细地“定义”信标及其辐射出的所有信息关联,仿佛用最细的笔勾勒出需要删除的轮廓。
过程如同在分子层面进行脑外科手术,容不得丝毫差错。方舟“船魂”全神贯注,李维的意识也高度协同,时刻监控着力场的变化和碎片的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那顽固的信标及其所有的信息触须被完全“勾勒”出来,与现实以及碎片主体形成了短暂的、概念上的“隔离”。
【切除!】“船魂”执行最终指令。
没有声音,没有光芒。只有一种极其细微的、规则层面的“缺失感”。那信标及其一切关联,仿佛被无形的橡皮擦从当前宇宙中彻底抹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成功了!
碎片本身微微一颤,似乎卸下了万钧重担,散发的光芒变得更加纯净和柔和。而李维和“船魂”也清晰地感觉到,那种被遥远存在锁定的压迫感,骤然消失!
最大的隐患终于解除。李维长舒一口气。现在,他们可以稍微放开手脚了。
他立刻将注意力转向碎片中蕴含的海量信息。信标的清除,也让更多被其干扰和封锁的数据得以释放。
大量的技术资料、星图、历史记录涌入意识。李维着重关注那些关于“虚空掠食者”(终焉寂灭)和“织网者”的信息。
信息依旧残缺,但拼图逐渐完整。
“虚空掠食者”并非生物,而更像是一种宇宙尺度下的、自然产生的“现象”或“法则漏洞”,它们本能地吞噬秩序、加速熵增,所过之处,物理法则崩坏,万物归于死寂。远古文明将其视为宇宙走向热寂的加速器。
而“织网者”,信息则更加晦涩和令人敬畏。它们似乎是一种维护着某种宇宙底层“平衡”的机制或存在。它们并非针对秩序或混乱,而是针对任何可能“过度”打破平衡的“异常”。极端的秩序(如“统一意志”)和极端的混乱(如“虚空掠食者”),甚至包括远古“方舟”计划这种试图大规模“逆熵”的行为,都在其监控和“清理”范围之内。它们就像是宇宙的免疫系统,冷酷而无情。
方舟计划的真正敌人,既是“虚空掠食者”,也在某种程度上要规避“织网者”的清理。其播撒“文明种子”的行为,是在走钢丝,期望能在不被“织网者”判定为“过度异常”的前提下,培育出能对抗“终焉寂灭”的新希望。
李维感到一阵深深的寒意。他们面临的,是宇宙本身最底层的残酷法则。
同时,他也从信息中找到了关于那块碎片本身——远古方舟“守望者”的更多记录。它并非战斗舰船,而是一艘“知识方舟”,负责保存最重要的科技、历史和……关于“织网者”的有限研究数据。它在一次撤离行动中遭重创,数据库严重损坏,最终坠毁并被后来出现的“看守者”前哨发现并禁锢。
这些信息价值连城,但也让李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