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的忍辱负重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左传也作赵孟。

春秋末叶晋国卿,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立为世子,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425年)卒,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

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

出身背景

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地位最低的那类庶子。

在他小时候,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

但是,毋恤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

子卿素以善相取信于赵鞅。

有一天,赵鞅召诸子前来,请子卿看相,子卿趁机举荐了毋恤。

赵鞅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

他曾将训诫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

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