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豳人,上古周氏族的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出土文物武王征商簋中的铭文称其为“檀公”。
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7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着名贤王。
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加之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
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他住过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公亶父,一名古公亶父,古代周人首领,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
公亶父是使周人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武王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周太王,太吴姓族谱中,尊古公为先祖。
迁周于岐山之阳的周原和开始翦商的事业,是公亶父两项最大的功绩。
古公亶父执政时,正是商武乙时代,他继承了周祖遗风,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
他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
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
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