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敲了两下,节奏清晰,短促有力。比赛舱内神经接口完成同步,视野中浮现出《苍穹之战》的战场地图,蓝点代表己方,红点在远处缓缓移动。系统界面安静地显示着“设备运行正常”,延迟值稳定在4.2毫秒。
他闭眼一瞬,启动“策略模拟空间”。百万次推演在意识中飞速流转,开局三分钟的战术路径被快速复核。护盾释放、刺客绕后、输出集火——每一步都精确到毫秒。系统给出最终评估:胜率91.3%。
“准备好了。”他在频道里说。
倒计时归零,战场开启。
队伍按计划推进,阵型整齐。沈逸能感知到每个人的节奏,张昊的技能冷却频率略快于平时,林悦的走位微调了半步,这些细节都被系统自动记录并纳入实时评估。他没有开口,只是用简短的指令确认节点:“前压,三秒。”“视野清。”
第三分钟,关键节点临近。
系统提示音在耳内响起:“护盾准备释放,窗口期0.8秒。”这是新战术的核心——在敌方集火前0.8秒开启群体防护,既能规避伤害峰值,又能保留技能冷却用于后续团战。
但张昊听错了。
或许是神经残留的疲劳还在影响判断,或许是那一声提示在他耳中被拉长了一瞬。他手指一动,护盾提前开启。
光幕展开的刹那,敌方三名刺客从侧翼阴影中暴起,动作整齐得像是早已等待多时。他们的目标明确,直扑林悦。
沈逸立刻察觉异常。护盾生效的时间点与推演模型偏差0.8秒,这个误差本不该致命,但对手的反应速度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他们不是在应对,而是在预判。
“闪现!”他吼出指令。
林悦几乎是本能地执行,技能释放的瞬间向后跃出。可就在她起跳的前0.3秒,一道控制链已锁定她的位置。敌方辅助早一步交出禁锢,她只挪动了不到两米,便被后续的三道技能接连命中。
血条骤降。
从满血到17%,只用了不到两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