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区地处鹤岗市城区中部,东接东山区,南邻南山区,西连工农区,北及东北部与兴山区接壤,全境总面积约8.2平方千米,是鹤岗市的中心城区,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与商业的核心承载区。截至2024年10月,向阳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北山街道、红军街道、光明街道、胜利南翼街道,各街道依区位优势形成差异化功能定位,共同构成向阳区紧凑而多元的城区格局。2024年,向阳区常住人口数人,人口密度较高,居民生活氛围浓厚,社区邻里关系紧密,形成了独特的城区生活肌理。
一、历史沿革
向阳区的前身是当地俗称的“老街基”,其行政建制随鹤岗城市发展历经多次调整,脉络清晰:
- 中华民国时期,全境属汤原县管辖。1929年3月,鹤岗煤矿公司开放地号,逐步形成街市,称“兴山镇”,因是鹤岗早期聚居区,“老街基”这一俗称沿用至今。当时的兴山镇以煤矿产业为核心,矿工及家属在此聚居,形成了最初的街道与商铺,成为鹤岗城市发展的起点。
- 东北沦陷后,此地初设“矿山保”,1938年改设“兴山街”,1939年6月划归鹤立县管辖,行政层级与归属持续变动。这一时期,区域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煤矿资源被掠夺性开采,居民生活艰难。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地方政权逐步重建:1946年2月,兴山市政府设立西山区公所;1947年2月,西山区公所改称西山区政府;1949年10月,西山区政府撤销,由西山公安派出所代行区政权职能。政权重建过程中,区域内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煤矿产业开始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 1954年4月,鹤岗市政府重新组建西山区公所;1955年9月,西山区公所更名为西山区街道办事处,行政属性进一步明确;1958年11月,伴随人民公社化运动,西山街道办事处被撤销,成立政企、政社合一的鹤岗市人民公社西山经济区管理委员会;1960年8月,西山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改称西山分社管理委员会。这一阶段,区域内的行政与经济管理模式随国家政策调整不断变化,集体生产与建设成为主流。
- 1968年10月,成立红卫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红卫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向阳区革命委员会,“向阳区”这一名称正式启用;1980年8月16日,向阳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向阳区人民政府,行政建制逐步稳定,沿用至今。名称的确定与建制的稳定,为向阳区后续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行政基础。
二、经济发展
向阳区以“高新技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新升级”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聚焦石墨烯新材料领域,引入相关研发与生产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集聚效应;绿色食品产业则围绕粮食精深加工,培育本地特色品牌,开发出玉米深加工产品、有机杂粮等系列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外地。
文化旅游产业是向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向阳区文创艺术中心等文化载体为核心,串联北山自然公园、天水湖公园等休闲景点,打造“文化+休闲”的旅游线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同时,积极挖掘“煤城”文化内涵,开发工业主题文创产品,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创新升级产业则聚焦传统商业与服务业的转型,推动辖区内商场、商铺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如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激活商业活力。2024年,向阳区地区生产总值约26.88亿元,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脉络
向阳区的文化脉络深度绑定鹤岗“煤城”发展历程,以“城区文化核心区”为定位,形成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生态:
- 工业记忆文化:作为鹤岗早期煤矿开发的核心区域,“老街基”见证了鹤岗煤炭产业的起步与兴盛,区内留存的老煤矿宿舍、早期商业街巷,以及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中收藏的老物件、老照片,共同构成向阳区工业文化的底色,记录着煤矿工人的奋斗历程与城市早期发展轨迹。这些工业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成为向阳区独特的文化标识,吸引着对工业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与研究者。
- 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向阳区通过打造标志性文化载体强化文化功能——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向阳区文创艺术中心相继建成,前者聚焦城市历史传承,后者侧重艺术交流与公益活动,形成“一史一艺”的文化阵地格局;同时,“周周乐”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涵盖歌舞表演、戏曲展演等形式,书法篆刻创作研修班、群众书画展等活动持续举办,让文化服务贴近居民生活,激发区域文化活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向阳区的文化软实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民俗与节庆文化:依托东北传统民俗,结合现代节庆需求,向阳区形成特色节庆文化——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各街道社区组织秧歌、舞龙、民俗市集等活动,既保留东北民俗内核,又融入现代群众娱乐元素,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文化纽带。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居民积极参与,不仅传承了民俗文化,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四、街道简介
向阳区4个街道办事处依区位与功能差异,呈现不同发展特色,均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核心,保障居民生活与区域发展:
- 北山街道:位于向阳区北部,因北部紧邻丘陵地带,地势相对较高,自然景观优势突出。辖区内设有梧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政务办理、文化活动组织等服务;核心地标为北山自然公园,园内小山连绵、植被茂密,是居民日常休闲、健身、野餐的主要场所,也是向阳区少有的城市自然休憩空间。街道还依托自然优势,定期组织徒步、植树等户外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 红军街道:地处向阳区中部,是全区商业与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商业氛围浓厚,沿街商铺、中小型商场密集。辖区内设有友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煤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范围广;街道文化活动特色鲜明,曾举办“文化年味·万家灯火”群众逛市集活动,现场不仅有秧歌队身着传统服饰表演,还设置传统年货摊位,发放红腰带、红袜子等节庆物品,成为居民感受节日氛围的重要场景。此外,街道积极优化商业环境,规范商铺经营,提升商业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
- 光明街道:位于向阳区南部,以“居民生活与公共活动”为核心功能,辖区内设有和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振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居民区密集,生活配套完善。街道拥有振兴广场这一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跳广场舞、开展小型文体活动的常用场所;节庆活动丰富,如春节期间的“灵蛇贺岁,共谱新春喜乐章”文艺汇演,包含舞龙、太极武术、歌舞等节目,既满足居民娱乐需求,也传承了东北民俗文化。街道还注重民生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开展特色关爱活动,如老年健康讲座、儿童课后托管等。
- 胜利南翼街道:坐落于向阳区东南部,地势平坦,以居住功能为主,是全区重要的居住区之一。辖区内设有红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如老年助餐、家政服务对接等;街道周边有小型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生活便利性强,整体氛围安静宜居,适合家庭居住。为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街道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维护等工作,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