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治所汉昌城,一座宏伟的城池,城内街道宽阔,建筑林立。而在城中心,一座庄严的府邸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蜀军丞相行营。
行营内,诸葛亮端坐在案前,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案上摆放着各种文卷和地图,显示出他的繁忙与重要。
此时,一名军情探子匆匆走进行营,跪地禀报定军山之战的详细军情。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探子起身,然后专注地听着他的讲述。
探子详细地描述了战斗的经过,包括张嶷初时的失措,杨仪预设弩兵的果断决策,以及关索及时赶到并成功击退敌军的情况。
当听到这些细节时,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摇动,他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的眼神冷静而深邃,仿佛能够洞悉战场上的每一个变化。
“北汉此番可谓是损失惨重啊!不仅损兵折将,就连太史亨都不幸阵亡,张武也身负重伤……如此一来,司马懿和白善必定会痛心疾首,怒不可遏。而且,他们肯定对我定军山的粮草依旧念念不忘。”诸葛亮面色凝重地缓缓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平和,但却蕴含着一种能够洞悉人心的力量。
说罢,他慢慢地站起身来,步履稳健地走到那张巨大的舆图前。舆图上详细地标注着定军山、竹溪口、西城以及它们之间蜿蜒曲折的道路。诸葛亮的目光在这些地方来回游移,仿佛在审视着一场即将展开的激烈战局。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处形似葫芦的山谷地带——葫芦口。这个地方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入云,中间的道路狭窄而曲折,宛如一个天然的口袋。诸葛亮凝视着葫芦口,若有所思,似乎在心中谋划着什么重要的战略。
“其一,传令下去,”诸葛亮开始部署,语气不容置疑,“‘故意’加固定军山至竹溪口的运粮通道,增派民夫,大张旗鼓运输,但要做出护卫松懈之态。令细作、降卒,将消息‘不经意’透露给北汉斥候:因护粮不力,张嶷将军已被我责以二十军棍,贬至后方,专职督运粮草,戴罪立功。如今定军山守将,仅余长史杨仪,虽有智谋,却不善武备。关索将军率军往来上庸与定军山之间运粮,护粮兵卒,不过五千余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司马懿多疑,白善求胜心切。此等信息,半真半假,由不得他们不信。此乃‘示弱诱敌’。”
命令迅速被执行。很快,北汉散布在外的探马斥候,便陆续捕捉到了这些“宝贵”的情报,并飞速报往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