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蜀军于上庸关下与北汉守军展开殊死搏杀之际,千里之外的南线战场,东吴的攻势如同蓄势已久的强弓硬弩,终于发出了震天怒吼!
这年五月,长江水势渐涨,正是用兵的大好时机。吴主孙权在建业宫中连发十二道金牌,任命大都督陆逊为前敌总指挥,尽起国内精锐。一时间,自建业至夏口,沿江烽火台相继燃起狼烟,各营将士闻讯而动。
五月十五日,夏口城外长江江面上,千艘战舰桅樯如林,旌旗遮天蔽日。陆逊身着银甲白袍,立于主舰楼船之上,目光如炬。岸上,步骑兵马列阵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这支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实际战兵约十二万,加上辅兵民夫,总数接近二十万之众,堪称东吴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大都督,三军齐备,只待号令!"副将周泰上前禀报,声如洪钟。
陆逊微微颔首,拔出佩剑直指西方:"出发!"
顿时,江面上号角连天,战鼓震地。庞大的舰队逆流而上,帆影蔽日,橹声阵阵。岸上,步骑兵马沿着汉水北岸齐头并进,扬起的尘土绵延数十里。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都被这空前壮观的军容所震撼。
陆逊用兵,向来以谨慎周密着称。他并未选择直接强攻北汉重兵布防的宛城,而是采取了迂回侧击的妙计。在仔细研究过南阳一带的地形后,他决定先取南阳盆地南部的几座小城,打开进入南阳的南大门。
五日后,庞大的吴国水师舰队顺利抵达潞县附近水域。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正是登陆的理想地点。在陆逊的指挥下,吴军登陆行动井然有序,不到一日工夫,十余万大军全部成功上岸。
"传令下去,"陆逊在中军大帐中召集众将,"兵分三路,速战速决!"
吴军立即分为三支精锐部队,如同三把锐利的尖刀,直插北汉南阳郡的南部腹地:第一路由宿将贺齐率领,直扑章陵;第二路由少将凌统指挥,进取襄乡;第三路由骁将丁奉统领,突袭复阳。
这三地果然如陆逊所料,并非北汉防御的重点。各城守军多则千余人,少则数百人,且多是地方守备部队,战斗力较弱。面对吴军精锐的猛烈攻势,几乎未做像样抵抗便纷纷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