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糟心

据说国人最善于模仿。只要你给他一个葫芦,他就能画出一个瓢。

所以,当人们看到一台VCD能够卖到几千块钱,而成本不过区区几百块钱的时候,人们便群起效仿。

以至于一两年之内,全国冒出了500多家VCD工厂。

很快产品就供大于求,VCD从抢手货沦落为滞销货。价格更是上演了一场跳水大赛,从开始的每台4000元,直接跌至每台七八百元。

然而,纺纱作为纺织行业中的一环,却在不声不响,不显山不露水地闷声发大财。

“万金时代”是一个只有两万纱锭的小型棉纺厂,它究竟赚了多少钱,只有李金凤、曲百万和贾明耀几个老板清楚。他们从来不对外宣扬。

“万金时代”是在秦逸飞的指导下建起来的,而且秦逸飞一个购买棉花期货的提议,就让它轻松赚取了数千万。

即便秦逸飞和“万金时代”关系如此紧密,当秦逸飞向“万金时代”索要几组经济运行数字给莆贤国棉厂作参照时,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贾明耀都不敢擅自做主提供给他。

然而,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

鹿城市鹿台区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一个只有五千纱锭的小工厂主。

那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六十来岁老汉。衣着打扮几乎和普通老农没有什么区别。

老汉是一个实诚人。

他说他开了一个五千纱锭的小厂,雇了几十个工人干活儿,却能一天赚一万。

老汉说到激动处,记者给了他一个“同期声”。

“一天一万,一天一万。嚎家伙的,简直比拾钱还容易!”

鹿城人看了新闻,大部分都撇撇嘴:“呸!吹牛都不打草稿!就凭他穿得这寒酸样儿,他还‘一天一万’,他一天争一百还差不多!”

不过七匹马集团的CEO罗艳可不这样认为。

她知道皮棉和棉纱的差价不小,但是她不知道生产一吨棉纱的成本是多少,她也不知道一吨皮棉纺织成棉纱,到底有多大的损耗。

她偷偷到老汉的棉纺厂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