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越狱杀人犯落网:一枚金戒指与一把自行车钥匙背后的命案

一、 医院擒贼

1982年8月11日,时近正午,河北省保定地区涿县(今涿州市)派出所里,李所长正埋首于一堆治安案卷。

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他抓起听筒,那头传来了保定地区第四医院保卫科李科长熟悉而严肃的声音:

“李所长,我们这儿抓到一个形迹非常可疑的人!大白天,竟然闯进了我们医院医务人员的家里。

房主正好回来,撞个正着。问他干什么,他说是找水喝。

可门是锁着的,家里根本没人,他这水喝得也太蹊跷了!最近我们家属院大白天接连发生三起盗窃案,我们怀疑跟他有关,已经把人扣下了。您快过来看看吧!”

案情就是命令。李所长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叫上民警许新国和姚玉萍,三人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匆匆赶往位于城郊的第四医院。

在医院保卫科,李科长向李所长详细介绍了情况:“最近一个多星期,我们家属院大白天连续有三户人家被撬门入室。

一家丢了一条金项链,一家丢了一枚金戒指,还有一家被翻得乱七八糟,幸好没丢什么太值钱的东西。

都是趁双职工上班,家里没人的时候干的。今天这位,被堵在屋里,还嘴硬说找水喝,我看八成就是他!”

李所长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被工作人员看管着的那个年轻人。

此人约莫一米六的个头,身材偏瘦,穿着一件半旧的的确良衬衫和一条蓝布裤子,虽然普通,但洗得干干净净,整个人看起来清秀利落,并不像常见的猥琐之徒。

进行初步搜身时,年轻人甚至带着一丝不满抗议道:“你们凭什么搜查我?”搜身结果,并未发现任何撬压工具或凶器。

二、 初露疑点

将嫌疑人带回派出所后,李所长安排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搜查。

这一次,有了关键发现:在他内衣一个贴身口袋里,摸出了一枚黄澄澄的金戒指;紧接着,又从他裤兜里搜出了一串钥匙,其中一把,分明是常见的“永”字牌自行车弹子锁钥匙。

审讯随即开始。

“姓名?”

“崔家俊。”

“哪里人?”

“黑龙江的。”

“具体地址?”

“克山县,克山农场。”

“是劳改农场吗?”李所长特意问了一句。

“不是,是农垦兵团的农场。”对方回答得很流利。

“多大年纪?什么职业?”

“二十四岁,农场工人。”

“原籍就是克山吗?”

“对,原籍就是克山县。”

问答之间,李所长仔细观察着这个自称崔家俊的年轻人。

他发现自己很难看透对方——此人神态自若,对答如流,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甚至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自信。

然而,一个巨大的疑点浮现出来:他一口咬定自己是黑龙江人,可嘴里吐出的却是字正腔圆、地地道道的北京口音,没有丝毫东北味儿。

“你的自行车在哪?”李所长话锋一转,拿起那把自行车钥匙。

“我没自行车。”崔家俊回答。

“没自行车,你随身带车钥匙干什么?”

“捡的。”

“在哪儿捡的?”

“路上。”

“这枚金戒指呢?”李所长又拿起那枚戒指。

“在商店门口捡的。”

李所长闻言,不禁冷笑一声:“呵,你运气可真好,出门净捡好东西了。”

综合所有情况,李所长心中疑窦丛生:此人身份可疑,口音与原籍不符,随身携带来历不明的贵重物品且解释牵强,更透露出对公安盘问的熟悉感。

他判断,此人绝非善类,绝不能轻易放走。依据当时针对身份不明、流窜作案嫌疑人员的相关规定,他果断填表报请局领导批准,对其实行收容审查。

听到“收容审查”的决定,崔家俊立刻激动起来:“为什么收容我?我犯了什么罪?”

李所长平静而坚决地回答:“你有罪没罪,审查清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