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受得了,那也是他的事,您就是再怎么担心也没用,反正我就这个脾气。”
“你,算了,为父不说了还不行吗?
说多了,也不见你听,反而为父心里还不痛快。
倒不如什么都不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对了,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跟你说,那就是有关于承泽请先生的事,眼瞅着他也快到了启蒙的年纪,你作为母亲可不能疏忽了。”
“父亲放心,这一点女儿自当重视,定然不会耽误他的学业。”
“原本这事该有你公婆操心,可惜你跟女婿府中也没有长辈,你也就别怪为父多管闲事。”
“怎么会呢,您也是为了他好,我怎么可能会责怪您呢?
反而因为有父亲在,也避免女儿在有些事上考虑得不周全。”
“那就好,不管怎么说,承泽是你跟女婿的长子,不可以懈怠了对他的培养。
再有就是也别因为孩子还小,就觉着找先生不急。
话说一位好的先生,不比一位好的父亲差,有时候比父亲对他的教育还要重要,想要找一位好的先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是实在不行,回头父亲替你问问你大伯父,要是可以的话,就送到国公府,跟着邹先生一起学,想来问题不大。”
“父亲此事不用着急,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先生,女儿想把孩子送到秦府的族学,毕竟秦府里的先生也不错,再加上外祖父以及几位舅父的学问在那里,想来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帮助。
不过也不是现在,毕竟他还小,总之等他再大一些以后再说。”
“既然这样,那为父也就不管了,就按照你的打算来吧!”
“好。”
“除此之外,往后再外行走,尽量别跟他人起冲突,要是真有人欺负你,你也别客气,实在不行还有为父为你撑腰。”
“多谢父亲的疼爱,只是想来往后一般人不敢再惹到女儿。”
“也是。”
关于“善嫉”的事,在父亲面前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毕竟自己相公不在乎呢?
至于其他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反正,到最后,自己也不会放在心上,同时要是谁当着自己的面说的太难听,也不会一声不响当作不知道,有机会当然会反驳或者直接怼回去。
既然让自己下不来台,那对方也别想感到那里去。
倒是有一点父亲说的没错,确实得给孩子找先生。
不过也不需要找那种世家大儒,毕竟孩子还太小,启蒙阶段何须拔苗助长。
至于后面让孩子自己跟着先生学,不妨到时候送到秦府,跟秦家孩子一起接受先生的教导,总比让他一个人在家里闭门造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