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业天子与关中氏族矛盾,杨广迁都

然而,杨广的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关中氏族的势力,推动了帝国的改革和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修建洛阳城和开凿大运河这两项浩大的工程,使得民力疲惫不堪,百姓们承受着沉重的劳役负担,生活苦不堪言。加上频繁的对外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导致国内经济负担急剧加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中氏族则敏锐地察觉到了百姓的不满情绪,他们利用这一机会,暗中煽动反对杨广的势力,在民间散布谣言,制造混乱。这使得隋帝国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犹如一团乱麻,难以梳理。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利益冲突不断。杨广试图以强硬的手段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打破关中氏族的束缚,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强盛帝国。而关中氏族则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与杨广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仅深刻影响了隋帝国的政治格局,也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岁月里,隋帝国将在这股矛盾的旋涡中继续艰难前行,走向一个充满未知的结局。

大业年间,天下局势看似一片太平祥和,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隋炀帝杨广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展现他的天子威严,决定启程前往东都洛阳,开启一场盛大的巡行。这消息一传出,整个朝廷顿时忙碌了起来,各方势力也都在暗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各自谋划着未来的布局。

杨广此次出行,第一站便选定了太原郡。这太原郡乃是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战略意义非凡。而且,唐国公李渊在此地手握重兵,麾下猛将如云,势力不容小觑。杨广对李渊,心中既有重用之意,希望借助李渊的军事才能和势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又有几分忌惮,担心李渊拥兵自重,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

奸臣宇文化及一直觊觎着朝堂上的最高权力,妄图独揽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深知李渊在朝中的威望和实力是他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阻碍,如同一颗眼中钉、肉中刺,让他寝食难安。因数年前武科场的一段往事,宇文化及对李渊怀恨在心,这份仇恨犹如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不断生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武科场本是选拔天下英才之地,是无数豪杰梦寐以求、渴望一展身手的舞台。各方豪杰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都希望能通过武考出人头地,为国家效力。苏烈,也就是苏定方,这位年轻有为、武艺高强的勇士,一心想要在武科场中崭露头角,实现自己的抱负。却不想卷入了一场复杂的纷争之中。当时,双锏大将秦琼、紫面天王熊阔海、神射手谢应登、勇三郎王伯当、齐国远、李如桂、郡马柴邵等七人,因不满宇文化及在武科场的种种恶行,义愤填膺。他们组成了“七煞”,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闯入宇文府,杀了宇文化及的侄子宇文枋,这一事件震惊江湖,被后人称为“七煞反长安”。

苏定方虽与这七人交情匪浅,平日里称兄道弟,关系十分要好,但为了不影响自己参加武考,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并未参与此次行动。然而,宇文化及在调查此事时,如同一条嗅觉灵敏的猎犬,几乎查到了苏定方与这起事件有所关联。就在关键时刻,李渊出面打岔,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使得宇文化及的调查被迫中断。最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宇文化及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心中的怨恨从未消散。后来,他终于又想起了这件事,从此便对唐国公一家怀恨在心,发誓要找机会报仇雪恨。

如今,杨广要前往太原郡,宇文化及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既能讨好杨广,赢得皇帝的欢心和信任;又能借机陷害李渊,除掉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在杨广面前谄媚地说道:“陛下此次前往太原郡,太原乃是要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唐国公李渊又对陛下忠心耿耿,是我朝的肱股之臣。依臣之见,不如让唐国公在太原修建一座行宫,以供陛下驻跸。这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威严,让天下百姓都能感受到陛下的尊贵与荣耀;也能体现唐国公对陛下的一片赤诚之心,让天下人都看到唐国公对陛下的忠心和敬意。”

杨广听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能在巡行途中有一个舒适的住所,又能借此考验李渊的忠心。于是,他点头应允,当即下旨,命李渊在百天之内修建好一座行宫,以供他巡幸时居住。

李渊接到旨意后,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这是宇文化及的阴谋诡计,是对方故意设下的陷阱,想要置自己于死地。但君命难违,在皇权的威严之下,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到府中,李渊便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商议对策,试图寻找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