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场胜利的缔造者,张合,此刻却没有半分的喜悦。
他正站在北平那座被“搬空”了的、空旷的“华北综合兵工基地”里,面临着胜利后那堆积如山的、真正的难题。
“旅长!发财了!这回是真发大财了!”
李云龙这个根据地的“财神爷”,正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在颤抖。
“全!全搬回来了!冈村宁次给这个兵工厂攒了五年的家底,现在全是咱们的了!”
“德国进口的万吨水压机、克虏伯的精密镗床、小鬼子自己的九九式步枪生产线、还有足够咱们再打一场‘北极星’战役的成品炮弹和钢材……旅长,咱们的兵工厂,这下是真的要‘腾飞’了!”
与李云龙的狂喜不同,赵刚的脸上却写满了忧虑。
“老张,‘搬家’是搬完了。可‘吃饭’的问题,怎么办?”赵刚递上另一份报告,“我们虽然在城内开仓放粮,暂时稳住了民心。但北平城里有三百万张嘴,光靠缴获汉奸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是深秋,平原上的秋粮早就被冈村宁次搜刮走了。我们自己的根据地,要养活太原和辽西的新解放区,也已经到了极限。”
“半个月后,一旦粮食断档,这三百万饿着肚子的百姓,会立刻从‘欢迎’我们,变成‘仇视’我们。到时候,不用鬼子打,这座城市自己就先乱了。”
一个饥饿的首都,远比一座被重兵把守的首都更可怕。
“还有这个。”赵刚又递上了第三份文件,“那个美国准将麦克阿瑟,已经被我们‘护送’到了太原的‘美军观察组’驻地。他刚刚发来电报,代表华盛顿,‘强烈要求’我们立刻就‘北平问题’和‘冈村宁次主力覆灭’后的华北新秩序,进行‘谈判’。”
“谈判?”周卫国刚从城防巡逻回来,听到这两个字,火气“噌”地就上来了,“他娘的!这帮美国佬,摘桃子摘到咱们头上来了?我们流血牺牲打下来的北平,凭什么跟他们‘谈’?”
“他们是来‘验货’的。”楚云飞擦拭着手里的配枪,冷静地开口,“‘换家’之战,我们向他们展示了‘力量’。现在,他们是要来确认,我们这股‘力量’,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
指挥部里,气氛再次凝重。
军事上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场胜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被各方(包括国际势力)所接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才是最艰难的棋局。
张合看着这三份摆在面前的、代表着“工业”、“民生”和“政治”的难题,沉默了片<b>刻。
“老李,”他首先看向李云龙,“北平的机器,是我们的‘战利品’,但也是我们的‘烫手山芋’。我们没有能力在北平立刻恢复生产。命令,所有拆解下来的设备,立刻装车,沿着平汉线,全部运回太原!一台螺丝钉都不准留下!”
“啊?”李云龙一愣,“全运走?那……那北平怎么办?这几十万产业工人怎么办?”
“一起带走!”张合的回答,石破天惊,“我们不要北平这座‘空城’,我们要的是它的‘工业血液’和‘人才’!”
“赵刚!”他转向政委。
“在!”
“立刻组织宣传队,发布《告北平同胞书》。告诉他们,冈村宁次虽败,但日军主力尚存,北平随时可能再次陷入战火。为了保护市民安全,独立旅决定,开放南向通道,凡是愿意随我们撤离的百姓,我们都欢迎。”
“同时,”张合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重点‘动员’那些兵工厂的技术工人、大学里的教授学生、还有医院里的医生护士。”
“告诉他们,太原,有他们需要的一切。有机器,有实验室,有安稳的环境,有管够的白面馒头,还有……”
张合笑了笑。
“……有全华北最高的薪水和最受尊重的社会地位。”
“冈村宁次用刺刀,强征劳工。我们,就用‘民心’和‘利益’,把他这座城市的人才,给我……‘请’回根据地!”
“这……”赵刚被张合这“挖空北平”的计划给惊呆了,“那……那粮食怎么办?这么多人撤回太原,我们更养不起了啊!”
“谁说我们要‘养’了?”张合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的天津港。
“我们刚缴获了什么?”
“冈村宁次那十万大军的……所有辎重!”周卫国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旅长!西线那帮‘幽灵军’,光是缴获的日军罐头、压缩饼干、军大衣……都堆成山了!足够我们全旅吃半年!”
“没错。”张合点头,“粮食,我们有了。工业和人才,我们正在‘搬’。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