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略微眯了眯眼睛,沉声道:“方知寒的威胁,不是现在,而是将来。他将会成为一个难以捉摸的存在,甚至比齐先生还要可怕。所以,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决定他的未来了。”
皇帝眉头紧皱,沉思片刻,突然又问道:“李二,你为何不亲自出面?”
李二闻言,眼中露出一丝深意。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明月,淡淡道:“我若亲自出手,方知寒必定会明白我不下死手,这对他而言,只是一次短暂的磨砺。只有真正的生死战,才能锤炼一个武夫的体魄,激发他的潜力。而且,我不愿意与他结下死仇,毕竟,齐先生曾经为我解了大难。”
皇帝盯着李二的背影,微微皱眉:“你倒是个冷静之人。你说的不错,若你亲自出手,方知寒必定会有底气,所以只好让你们这些江湖人代为出手。不过,你得记住,你不过是一个外人,若方知寒成了我大隋未来的威胁,那你可承担不起后果。”
李二缓缓转身,脸上依旧平静:“我只是一个过客,陛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大隋平稳过渡。我不过是一个旁观者,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牵扯。”
皇帝轻轻点头,沉默片刻后,突然问道:“那那个少年呢?我听说他和方知寒关系甚深,若真如你所说,方知寒日后可能成为我大隋的大敌,那他会不会成为他的帮凶?”
...
大隋京城的东华山,虽然与五岳相比并不巍峨,却因其独特的秀气显得格外挺拔。山顶上的千年银杏树,见证了许多过往与故事。
今晚,山顶草坪上的一位小姑娘,穿着红棉袄,发呆一会儿后,熟门熟路地抱着树干滑了下来。她低头一看,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学究,正眯着眼睛,露出贼笑。看上去,这位老人并不是什么善人。
老人问道:“这个点,是又逃课啦?”
小姑娘倒也直率,点点头:“嗯。我知道书院有规矩,我认罚。”
老人笑着问:“齐静春以前教你们的时候,翘课就要打板子?”
小姑娘摇头:“翘课不打板子,先生从不管这些。但如果我们记错了先生教过的东西,第一次会提醒,第二次就打。”
老人哼了一声,显然有些好奇:“在上面看什么呢?”
小姑娘愣了一下,看到老人年纪大,便答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