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小主,

“要”,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写法像一个人双手叉腰,突出了人的腰部,生动地描绘了人体腰部的形态,故此其本义便是腰的意思,读作“yāo”。

由于腰部是人体的关键部位,起着连接上下半身的重要作用,所以 “要(yào)” 引申为关键、重要的意思。进一步从关键、重要的意义又进一步引申出简要、概括的意思;因为抓住关键就意味着抓住了主要内容,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表达核心要点。在现代汉语中,“要” 还常用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情况,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引申,表示即将达到某种状态或进行某种行为。

“要(yāo)” 还有邀请的意思;这可能与古代人们相互邀约时,常以靠近、贴近对方,如同以腰相挨来表示亲近、友好有关。《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后来又引申出要求、需要的意思。当人们对他人或事物有所期望、有所规定时,就形成了一种要求;而自身对某种事物有不可或缺的需求时,也用 “要” 来表示。《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赵岐注:“要,求也。”后来,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有讨要的意思,读作“yào”。

所谓“笺牒简要”讲的便是当我们为人写信或是向上级呈交汇报文件时,务必要做到语言简练、表意明确、主旨突出,切不可冗长繁琐、拖泥带水。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实际践行起来却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足功夫,精心筛选和组织文字,以最精准的方式传达核心思想。

若能遵循“笺牒简要”的原则,不仅能够提高沟通效率,让接收方迅速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避免因信息冗余而产生误解;同时也能展现出我们自身思维清晰、逻辑严谨以及对他人时间尊重的良好素养。反之,如果信函或报告过于啰嗦,充斥着大量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重复表述,那么很可能会令阅读者感到厌烦甚至失去耐心,导致重要信息被忽略或曲解。因此,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工作场合中的书面沟通,都应当铭记“笺牒简要”的教诲,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关键信息。

说到这里,我们要讲一下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怀念起当年的小伙伴,想请他们到皇宫来玩玩,就让手下的学士们给写一封信。信写完了,有好几大篇纸。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说: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废话,他们也看不懂啊!就两行字,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笺牒简要”讲的是书面形式的书信和汇报材料要简明扼要,直指中心。而是在思考问题和语言方面呢?那就要“顾答审详”了,什么意思呢?我们从文字讲起。

“顾”,其繁体字为“顾”,形声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文字。战国字形中从 “页”,“雇” 声;“页” 表示与头部有关,意味着 “顾” 的意义和头部的动作有关;“雇”是农桑候鸟,是鸠的一种,习惯四周环顾的一种鸟;综合下来,其本义就是回头看的意思。《説文解字》:“顾,还视也。从页,雇声。”这和其本义相同。《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后来,就像很多字一样在本义上加以拓宽,引申为看的意思。《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由看的意思进一步引申出看望、拜访的意思。《三国志·诸葛亮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又因此引申出关心、照顾的意思。《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还引申出表示思念、眷顾的意思。《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因为眷顾就要为之而考虑,因此也有了考虑、顾虑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其异体字为“荅”,形声字,最早见于篆文。其字形从竹,合声;“竹” 字头,表示与竹子有关;“合” 表示读音,同时也有相合、相应的意思;“答” 的本义是用竹子修补篱笆的意思。《说文解字》:“答,以竹补篱也。”另一种解释源自其异体字“荅”,从艹(艹),表示草本植物;从合;表示豆荚的皮相合。本义是小豆的意思。后写作答,从竹、从合,表示用竹篾绞合成的竹索。无论哪种解释,都与竹子与结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