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劫谷中,萧峰立于书案前,研墨铺纸,目光如电。
他提起一支狼毫笔,笔锋饱蘸浓墨,挥毫间力透纸背,字迹遒劲霸道,仿佛蕴含着龙吟虎啸之势。
信文如下:
【告天下英豪书·万劫谷定鼎檄文】
朕,萧峰!
昔日负“天下第一大恶人”之名,提刀跨马走江湖,见惯阴谋诡计,尝尽冷暖炎凉。
今登大辽龙椅,掌万里河山,统百万铁骑,乃草原共主、北国天可汗!
江湖风雨三十载,恩怨织网,血债成河!
朕手中刀,曾斩大宋州府里的贪官酷吏。
掌下力,曾毙少林寺内阻朕寻亲的盲僧。
指锋劲,曾破天龙寺外拦路的段氏武士。
脚下尘,曾染雁门关下当年围杀契丹同族的汉贼血!
便是这万劫谷中,旧日欲陷朕于死地的奸佞之辈,亦早成朕掌下枯骨!
亡于朕手者,或为江湖败类,或为朝廷鹰犬,或为伪善侠客。
尔等若为其亲友,便记恨。
若为其门徒,便怀怨。
若自诩“侠义”,便视朕为契丹胡虏!
心中积火如焚,日夜图谋报复者,满天下皆是,朕早已洞悉!
今,朕于此万劫谷中,揭竿为号,一并接着!
有仇的,便提你祖传神兵来报仇!
有冤的,便带你门派兄弟来报冤!
无论你是慕容世家中妄图复国的落魄子弟。
赵宋朝廷里领饷卖命的官军将领。
少林寺中只剩残喘的秃头僧众。
丐帮内记恨旧怨的叫花子头。
亦或是昔日被朕打垮的败军之将、侥幸逃脱的漏网之鱼。
甚至江南武林盟的跳梁小丑、川西唐门的毒囊鼠辈、陕北绿林营的盗匪头子。
朕,皆在此地候教!
朕,独站此谷,独战天下!
无需大辽铁骑踏破谷口。
无需南院大王率部掠阵。
无需属官捧印随行!
只此一人,一双曾毙山中猛虎、败天下英雄的铁掌。
只此一身,一副经受过丐帮内乱、少林追责、身世曝光的筋骨!
尔等尽可倾巢而来:带千军万马,携神兵利器,邀各门各派,唤亲友门徒。
便是将整个中原武林的人都聚在此地,朕何惧之有?!
朕的掌风,能破少林七十二绝技。
朕的内力,能扛武当太极劲。
朕的意志,能挡千军万马!
然,朕之耐心有限,时机稍纵即逝!
此战,只给三日!
三日内,谷门敞开,任尔等前来。
三日后,此谷便非寻仇之地,乃朕挥师南下的前哨!
过时不候,再无此机!
此役之后,世间江湖恩怨,与朕再无半分瓜葛!
朕将回师云中,点齐十万铁骑,挥师南下!
统御草原劲旅,踏黄河,越淮河,直抵汴京!
以堂堂之阵荡平割据,以正正之旗扫清乱象!
北至黑水之滨,南至岭南烟瘴,西至流沙大漠,东至沧海之滨,皆当归朕版图!
彼时,朕居于万军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登大宋紫宸殿,受万国朝贺,定度量衡,通南北商路,使天下百姓无战乱之苦,无地域之隔。
朕乃天下共主,非复当年江湖匹夫!
尔等若再欲寻仇,便需先破朕百万雄师,踏破朕的连营阵,斩朕的先锋将!
再无与朕单打独斗之机,再无报仇雪恨之日!
——尔等若尚有半分血性,若尚存一丝胆魄,若还敢称“英豪”二字!
便莫要躲在门派里抱头商议。
莫要在酒肆中逞口舌之快。
莫要让天下人笑尔等是畏死之徒!
速备行囊,速整兵器,速聚同党,来万劫谷与朕一决生死!
是生是死,是荣是辱,在此一战!
朕,萧峰,于谷中拭目以待!
大辽重熙二十三年 暮春
萧峰 敕令
于万劫谷
写罢最后一笔“令”字,萧峰手腕猛地一振。
那支产自湖州、笔杆嵌着细银丝的上好狼毫笔,便如断木般脱手而出。
“啪”地砸在乌木书案上。
笔杆应声从中断裂,断口处平整如削。
飞溅的狼毫混着未干的墨滴,有的落在宣纸上晕出点点黑斑。
有的砸在砚台边缘弹起,又重重坠在青石地面。
这一掷,何止是泄尽笔下余劲。
更似将他半生积压的恩怨、此刻登顶的霸气,尽数凝在这一击之中。
任谁见了,都要心惊于这份力透纸背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