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的洛水裹着终南山残雪化尽的清冷,跌入河阳段时却已温软如绡。
岸那株百年垂柳,千缕新碧间杂着未褪尽的鹅黄,风过时掀起三重帘幕。
最外层是柳浪翻银,中层悬着去年寒鸦衔错的几枚皂荚。
而此时坐在垂柳之下的蔡琰素手按弦的焦尾琴——琴尾雷击纹处。
在其周围,不少洛阳城的闺女还有士子都远远的观看着。
比起远处的嘈杂之声,此处显得格外宁静。
蔡邕有三绝被世人所传颂。
其一是术法。
蔡邕所工于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
其所创之‘飞白书’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
除了书法之外,蔡邕还擅长绘画和琴技。
其画之传神早年之间深受刘宏所喜,而其琴技也是一绝。
长女蔡琰从小便在蔡邕的音律当中熏陶,一手琴技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采,是洛阳盛传的才女。
此时的蔡琰身着曲裾深衣,天青绢料上浮着暗菱纹,肩头搭的狐白裘早褪至臂弯。
发间玉簪是及笄时父亲蔡邕所赠虬龙衔芝佩,此刻映着水面返照的夕光,在额前投下细如蝇须的影。
暮风忽起,在周围一众人的期待的目光之下,蔡琰那一双素手落在琴弦之上。
一曲《别鹤操》伴随着蔡琰那如同灵鸟一般的声音响起。
“将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远兮路漫漫........揽衣不寐兮食忘餐.......”
伴随着琴音还有清唱,周围的所有人都看见面前好像是展开了一幅凄美的画卷。
《别鹤操》是商陵牧子所著。
相传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他休妻改娶,牧子悲怆,取琴作歌。
词曲当中充满了不舍,以及悲伤。
曲音像是在阐述牧子和妻子的分别之苦,但却也好像在诉说命运的嘲弄。
食指急捻“泉鸣”弦,将《别鹤操》的末章逼成杀伐之音。
甲畔迸出一粒血珠,溅上雁足旁阴刻的“伯喈”小篆——那是父亲临终前刀笔篆就的琴铭。
一曲余音随着轻摆的柳枝落入一旁的洛水,惊得洛神般的水纹乱了方寸。
恰似如同此时蔡琰的心境一般。
周围掌声响起。
站在人群当中的刘备虽然不知道《别鹤操》这首曲目,但听着也只觉得是赏心悦目。
不光曲美词美,那坐在柳树之下的人更美。
坐在河边的蔡琰轻轻起身,然后冲着周围躬身作揖致谢。
“兰儿,收拾东西我们回去吧,这里人太多了。”
蔡琰躬身致谢之后冲着一旁的侍女说道。
名叫阿兰穿着一身鹅黄色裙摆的侍女躬身行礼,然后便开始收拾焦尾琴还有杂物。
马车缓缓驶来,蔡琰一边礼貌的致谢,一边朝着马车的方向走去。
蔡琰这一走,不知道带走了多少士子充满期待的内心。
可这毕竟是蔡琰,不光是蔡邕的女儿,还是一等一的才女,寻常士子就连上前搭话的勇气都没有。
正当蔡琰马上就要走上马车的时候。
一个男人的声音忽然在蔡琰的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