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猎户与猎户妻子。
宁安原想着沙城与应州城差不多,却不想沙城便如起名,是一座风沙之城,黄土黄砖黄墙,几乎看不到一点花红柳绿。
“这里风沙大,种了树也很容易被吹走,加之只是一个中间小城,城中的人家少,久而久之便少有人种树了。”
肃宁带着她拐入一条小路,“这里也有我的人,你安心的住着。”
宁安看向他,这次的事,除了连墨白,他们谁都没透露。肃宁道,“我和连老鬼弄了个江湖小帮派玩玩。”他咬重小字,“不足为道。”
宁安点头,并不多问。她对江湖这些没什么兴趣,反正他能拿银子回来就行了。再说了,她总不能事事问个一清二楚,总要给他留些空间,也省得觉得她看的紧,日后将心思放到其他女人身上。
覆满黄土的房子,满是黄沙的地,新奇之下难免不适应。幸好水源还算充足,虽比不过应州泉水甘甜,含着沙土,微微发涩,加了茶叶煮了,也别有一番滋味。
看守房子的是赤炼堂的人,一老一小,老的看不出年龄,看着像是四十多,看想想王爷建立赤炼堂的时间,又觉得她不会有那么大。小的十七八岁的模样,脚步沉稳,一看便是练家子。老的瞎了眼,小的是哑巴。
“她们二人均忠心耿耿,你放心用。”
宁安点了点头。
歇息了一会儿,肃宁要去城中探探消息,也想着带宁安去逛逛,便一手扛着山羊,一手牵着宁安去了市集。
“以低上屋上风沙来看,沙暴刚过去没多久。”今日定是不会在回来了,这时的市集人最多,也最为热闹。
宁安在市集上看到了不少中原相貌的人,肃宁道,“西凉少种子、米面,也少盐,瓷器、字画,中原人便会将这些东西运来,加上几倍的价钱卖给他们。”同时收购西凉的东西,带回去卖给中原人。
“盐?”盐不都是官家的吗?
“盐是官家,但私盐也是屡禁不止。”许多时候,只要对方不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过去了。
肃宁找了个空位,直接将两百多斤的山也仍在地下,然后拿出虎皮毯子铺下,同宁安席地而坐。
宁安摸了摸虎皮,“怎么还把它带出来了。”怪粗的,坐着不舒服。
肃宁笑了笑,将水囊送到她嘴边。“这里干,多喝些水。”用虎皮,是为了告诉旁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猎人。
没一会儿,便有人上来询价,说的是西凉话,宁安听不懂。讨价还价许久之后,对方摇了摇头离开了。肃宁站起,冲着他的背喊了两句。
旁边的摊子是卖果干的,风一吹便是一层土,卖者似乎习惯了,买者也不在意。
宁安低声问他,肃宁道,“那种果子干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多是买回去去核浸泡,熬成药丸保存。”若不浸泡去不了核,去核后还要浸泡,经过多次淘洗,再多的灰尘也洗掉大半了。
宁安看了对方一会儿,见她一直没停过,便道,“她的生意真好。”不像他们,在这儿坐半天了,只来了一个询问,还被王爷骂走了。
“那种果子,长在极高的树上,采摘不容易。爬树的功夫,多是父辈代代相传,寻常人很难采摘,”加之一年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当然买的人多。
宁安问,“那咱们要买些带回去吗?”
肃宁想了想,宁安不能乱吃药,怕药性相冲,但孩子们有时换季咳嗽倒是可以冲水喝。他将腰间钱袋拿出给宁安,“去买些吧。”
宁安问,“要买多少?”
肃宁笑道,“果肉少,熬不出多少,买个十斤吧。”回去熬成酱,逢换季的时候即便孩子们不咳嗽也可以冲水喝。
宁安拿着钱袋乖乖走过去买果干。果干摊子的大娘对他们早就好奇了,只是这坐小城每日来来往往的人多,也多见猎户,她虽好奇,也不会上赶着去搭话。
大娘虽长的干瘦,却十分精壮。她问宁安,“可带了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