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火上浇油

三月初十,春寒料峭。

京畿之地虽然不似南直隶那般阴郁连绵,但近些时日也迎来了一场如约而至的,惹得原本有所回温的天气重新凛冽了几分,但即便天气不佳,京中的各个署衙中的官吏们依旧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放松。

受这些吏员们的影响,就连寻常百姓的生活节奏也在悄无声息间发生了改变,并从京城中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捕捉到一丝剑拔弩张的气息。

回首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每逢大战将起或者朝廷内部有所变动,北京城中的气氛都会像现在这般诡谲波动。

可究竟是有何隐患,竟会令朝廷如此重视,乃至于如临大敌?

心照不宣之下,便有那好事的富绅和百姓们相聚在茶楼酒肆当中,与同样灵敏的说书先生,仔细揣摩着近些时日发生的一切,以及朝廷有可能遭遇的变故。

天子御极三年有余,朝中曾经纷争不休的早已偃旗息鼓,故此朝廷内部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动荡。

即便不是,那便是?

想到这里,围坐在茶楼酒肆的百姓们便精神一震,脑海中不由自主回忆起前些时日自宣大传回来的。

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以恢复为由,派兵围困大同镇外的归化城,吓得土默特部首领顺义王接连上表向朝廷求援。

因为天寒地冻,交通不便,以及林丹汗提出的这个要求还算,朝廷最终在经过一番斡旋之后,终是同意了林丹汗的要求,向其提供了部分钱粮作为。

而林丹汗在得到朝廷的之后虽主动撤兵,但未按照约定北上讨伐归降大金的蒙古部落,反倒是返回了察哈尔部驻地,俨然打算在朝廷与大金的战事中置身事外。

尽管这场发生在塞外的最终以朝廷的妥协,有惊无险的结束,但凡是了解其中内情的百姓均是有些不忿,认为这蒙古大汗此举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天子年轻气盛,且武德充沛,必然比他们还要不满这林丹汗的所作所为。

如此说来,天子莫不是打算发兵漠南,给那出尔反尔的林丹汗一点教训?

嘶。

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人满为患的茶楼酒肆中竟不约而同的响起了倒吸凉气的声音,原本情绪激动,面色涨红的汉子们也悻悻的闭上了嘴巴,脸上流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虽说朝廷近两年屡战屡胜,不仅挫败了试图犯上作乱的白莲贼首和西南土司,更是让那如日中天的女真建奴也尝到了折戟沉沙的滋味,只能龟缩在赫图阿拉舔舐伤口,但蒙古人却不可同一而论。

即便这些蒙古人经过两百余年的,早已不复蒙古帝国时期的勇武,但碍于过往的经历,依旧没人敢小觑。

毕竟当年的那场土木堡之战实在是带给大明太多的阴影了。

蒙古人,似乎天生就是草原的主人,拥有绝对的主场优势;反观他们大明的官兵,除却辽镇的精锐之外,连支像样的骑兵都没有,即便能靠着手中的火铳呈一时之凶,但随着战线不断拉长,后勤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也难以抵挡那些神出鬼没的蒙古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