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便能换来边境安宁,这笔买卖,倒也划算。”
一想到自己能娶到一位身份尊贵、代表着大唐颜面的公主,一种扭曲的征服欲和掌控欲在他心中滋生。
一位天朝上国的公主,在异国他乡,还不是任由自己……
高桓权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混杂着得意与轻蔑的笑意,心中莫名兴奋了起来。
可是。
抵达长安已有些时日,除了太子依制循例的接见,自己连皇帝的面都未能见到。
还谈什么和亲的事情!
这件事,必然是要与皇帝谈的。
太子可做不得主。
不过,说起大唐的太子,也不得不说,虽然岁数不算大,气势还挺像回事的。
高桓权心里对李承乾评价着。
“殿下,”使臣见他神色变幻,趁机再次苦劝,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带着哀求,“无论如何,请您务必谨言慎行!此番和亲,关乎国运,成与不成,皆在天子一念之间。若因言语之失而坏了大计,我等万死难赎其咎啊!”
高桓权摆了摆手。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说了行不行?”
“眼下是你要赶紧想想办法,咱们要见大唐的皇帝,而不是待在这个驿馆之中。”
说着说着,高桓权又想起了什么。
“该死的倭国使者,在长安城挑起是非。”
“我估算着,就是因为他们,大唐的皇帝才不愿意见我们这些外使的。”
“若非他们不识大体,坏了规矩,我等何至于受此冷遇!”高桓权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推断有理,“对,必定是如此!这些倭人,果然是化外蛮夷,尽会坏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旁边的使臣张了张嘴,最终却是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
“世子,既然皇帝陛下让咱们静候,我们便暂且安心等待。或许……或许这正是大唐皇帝在考验我们的耐心与诚意。我们越沉稳,才越显大国风范啊。”
“行吧,听你的。”高桓权应下。
两仪殿中的李世民,正听着百骑司秘奏。
“和亲?”李世民眯起了眼睛。
“可有提到人选?”
“尚且未曾。”李五回应:“但是,属下观其言行,斗胆猜测,那个高桓权眼高于顶,怕是........”
李世民霎时间明白了。
手里的奏章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
“他妄想!”
声音如同淬了寒冰,目光锐利如刀。
“高建武派这么个儿子来,他是想来给朕添堵的吗?!”
殿内侍立的宫人皆屏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告诉鸿胪寺,对高句丽世子,依旧以礼相待,但,不必过于殷勤。让他慢慢等着吧。”
“对了,这件事,给泾阳王透个信儿。”
李世民对着李五吩咐着。
高桓权真要是不识好歹,自己还真不好亲自出面。
但是,泾阳县庄子上有个混账。
李复,李怀仁。
对倭国人下手这么狠,最好对高句丽也要一视同仁。
宫中出来的召见令,倒也不是一次都没有。
只是每一次,都避开了倭国与高句丽。
两国使者即便是再愚钝,也品出味儿来了。
高桓权气得大发雷霆。
“大唐这是什么意思!?”
高句丽使者叹息一声。
“世子殿下!臣还是那句话,这里是长安,倭国是因为做错了事,得罪了朝廷,而咱们,身处驿馆之中,四周全都是人,该说的,不该说的,传出去,人家明面上不会说什么,可是背地里.......”
“如今,您也看到了。”
“所以,低调些吧,莫要耽误了王上的叮嘱。”
“我........”高桓权气急。
“殿下,沉稳一些,您在长安,可是国内您的兄弟们,也在虎视眈眈呢。”
言外之意,你要是在长安城惹出祸事,你世子的位置,可就难说了。
听到这个,高桓权泄了气,人也老实了。
“王上看重您,才让您到长安来,如果能顺利娶一位有分量的皇室公主,那您的世子之位,就更加稳固了。”
“公主的身后,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