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堂目瞪口呆,张了张了嘴,半天才吐出一个词出来:“国师。”
轰——
刚刚安静下来的台下,如同炸锅了一般,喧闹成一片。
“国师,天……”
“卢院长说什么?我有没有听错?”
“我去过祭台,远远看过国师一面,也是现在这样的出尘飘逸,没有错的,就是国师。”
“不是说求雨元气大伤,国师已经垂危了么?”
“呸呸呸!国师以十年寿元求得及时雨,折寿又不是阳寿已尽,哪门子性命垂危!”
……
无数京都人仍旧记得,去岁京中大旱,人畜艰难,流民千里,万民流离失所。
若不是国师窥探天机寻得隐士良医、开义诊、发良药、无数人将会死于去岁的天灾。
若不是国师以十年寿元换得天降甘霖,江北一十九州,怕是无数原本还算安康之地,都要绝户。
若不是……
不少在生死之际挣扎过来的人,不少受过恩惠人,不少目睹祭台的人……脑子里翻腾的都是有关国师的记忆,他们眼中殷切,眼泛泪光,汹涌着要往论学台挤去。
就连台上翰林院主事的林大人,此时也泛起了泪光,他上前了几步:“国师……今日可是大好了。”
他的嫡孙去年祸及瘟疫,高烧不退,药石无医,眼看就只有一口气吊着的时候,他拼着老脸求到了国师府。
刚从祭台下来的国师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却还是点头应下,派人将他孙子接进了国师府,半月后送回了一个活蹦乱跳的人。
这台上台下,受到恩惠的,又岂是他一人?
还没等国师回答,已经有几个人也上前了几步,口中都是关切:
“国师,听闻身体染疾,现在看着大好,是不是已经无恙了?”
“国师清减的厉害,可要保重身体。”
“我那有支百年参,一会儿遣人送到国师府上,还望国师千万要保重身体。”
……
叶长谦神情温和,眼中似是带着笑意,细看时,却又像是沁着悲悯:“我病卧床榻,浑浑噩噩,不知岁月流转。前几日大好,已是几月过去,恰逢论学在西市搭台,想着自己许久不出来走动,就来凑凑热闹,希望各位大人和先生们,不要嫌弃我才是。”
肖长林作为这次论学的主持人,在见得国师楼面的时候,便激动不已,面上神色不显,但是双颊泛红光:“国师能到,是我们求之不得之事,哪里会嫌弃。”
叶长谦:“那刚刚关于‘神’之论……”
肖长林终于找回些理智来,低声清了清嗓子:“国师请。”